首页 > 正文
云南省农业厅对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66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农业厅办公室       2017-09-09 16:23:27 【字体:
【字体:

 

云农办函〔2017〕105号

 

对云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0166号建议的答复

 

舒群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治理农业污染的建议》(第0166号),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开展的工作

(一)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情况。2016年结合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和特色经作标准园创建,依托测土配方施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和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立不同技术模式的示范样板893个,示范面积256.2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展示效果。全省完成测土配方施肥4930.6万亩,施用配方肥77.8万吨(实物量),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 13.3万吨,共增产节支31.98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情况。2016年组织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为主的病虫害监测、培训宣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示范,展示新技术、新器械,切实推动农药减量控害、农业节本增效。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2145期,组织开展综合防治1.98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70.46万吨,比上年多挽回71.64万吨,未出现病虫害失控大面积爆发的情况;组织开展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培训116场,培训农民、农药经销商等8000多人,利用“科技三下乡”“放心农资下乡”“科技进藏”等活动,发放农药管理和植保技术宣传资料42.31万份,接受群众咨询11.82万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开展电视宣传45次,张贴标语4439条,发放资料133701份;在河口等地组织开展以红火蚁、香蕉枯萎病为主的疫情防控示范350亩,引导疫情防控276万亩次;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开展统防统治2989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4.2%;建立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00个,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4个,示范面积171.4万亩,辐射面积达230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5.2%。

(三)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情况。2016年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扶持建设719个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全面提升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加快了生产方式转变;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开展自然发酵、垫料发酵床、有机肥生产、沼气工程等“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生产模式的探索和推广,24个县开展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沾益、双柏、澜沧3县区开展“人畜分离”试点工作,新建牛羊、奶牛标准化圈舍200万平方米,青贮氨化窖80万立方米,储草棚50万平方米;整合投入900万元,在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县、陆良县、宣威市、富源县、大理州鹤庆县等地开展了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试点,各地整合使用生猪调出大县、规模化标准养殖、生猪保险和生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等项目资金500万元,引入社会资本5000万元,共同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建设完善了2646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和36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配置专业设备1434个(台、套),正在建设专业化无害化处理场9个,全省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72%。

四)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情况。我省加强秸秆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沼气化利用,提高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通过采用堆沤还田的措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大力实施双室堆沤肥池建设,有效解决田间地头蔬菜秸秆乱堆乱放问题;通过采用过腹还田措施,充分利用蔬菜秸秆作为饲料喂养畜禽,将畜禽的粪尿作为肥料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采用青贮饲料措施,将秸秆粉碎后装入青贮池在厌氧条件下经乳酸菌发酵成为饲料,提高牲畜的口感和消化率。在大理州宾川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成立宾川县裕民秸秆还田技术专业合作社,建立6个秸秆集中腐熟加工点,每年对葡萄、烤烟等木质化程度较高的秸秆进行收集,实施粉碎后应用生物技术制作有机肥2万余吨供应农民使用。同时,每年采购秸秆专用腐熟剂260吨,无偿发给群众应用于玉米、水稻等木质化程度较低的农作物秸秆还田应用。创建秸秆腐熟还田示范样板千亩连片2片,百亩连片12片,秸秆直接还田及覆盖应用示范万亩1片。通过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该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从原来的30%提升到70%以上,每年利用秸秆达10万余吨,平均有机质含量提高1.12%,PH值提高0.5个标准值,对土壤中难化解的磷、钾元素残留降解作用明显,减少化学肥料量1万吨以上,减少投入近3亿元。2016年,全省发展青贮饲料近400万吨,秸秆还田700多万亩、375万吨,全省新建36个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和1座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厌氧发酵装置总体容积达7.64万立方米,农村户用沼气保有总量达到319万户,极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五)实施秸残膜回收利用与降解行动情况。我省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开展废旧地膜回收整治区域性示范。2016年在曲靖市投入资金4800万元用于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补助,累计推广使用厚度0.01毫米地膜2.88万吨,覆盖面积431.4万亩,推广各类作物适时揭膜技术327.7万亩,建立残膜回收点814个,成立残膜回收组织160个,建立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企业8家,累计回收残膜3.21万吨,大幅降低了废旧地膜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2015年起,在曲靖市开展了农田残膜回收试点工作,成功探索了一条符合云南农业生产实际的残膜治理途径。当年,农业厅组织21家地膜生产企业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比对筛选了适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可降解地膜产品。2016年,为全面研究不同参试地膜在烟草栽培上的降解性能及农田适用性,选择玉溪市易门县铜厂乡底尼村委会25组、玉溪市峨山县双江街道办事处富泉村委会金牛村民小组和玉溪市通海县高大乡代办村委会7组等三个不同海拔的县作为试验点,通过对不同生产企业的供试产品进行的降解试验,完成采集基础土样18个,观察记录84次,土壤温湿度测试27次,全生物降解膜的质量分析报告6个,对比试验达到预期效果。2017年,我厅又在宣威、石屏、宁蒗、景东等22个县(市、区)开展以残膜治理为重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环保优先”的战略部署,今后农业污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低利用强度、改善产地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为目标,突出加强“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努力把过高的资源利用强度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根据以上思路和目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污染治理的工作重点是用好“八字诀”。

(一)坚持一个“绿”字,以绿色理念引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强调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社会财富,凸显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形成“绿色”价值取向,培育“绿色”创新思维,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推进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衔接,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抓好一个“改”字,以改善环境支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以青贮玉米、苜蓿为重点,推进优质饲草料种植,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并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集中建圈、科学养殖”的要求,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把农村建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三)突出一个“养”字,以养护资源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强农田涵养水肥能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种地养地结合,保养好耕地。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实施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推进草原资源养护。加快推进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经营、运输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提高渔业资源养护水平。

(四)着力一个“减”字,以减量行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坚持减量优先,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继续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沼渣沼液还田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持续深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清洁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

(五)狠抓一个“禁”字,以禁用禁限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一方面,“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和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严格防控剧毒、高毒、禁限用农药在蔬菜、瓜果、食用菌、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违规使用,严厉打击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违规使用抗生素以及非法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水产品中非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行为,从源头上强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以“禁养”“禁牧”“禁捕”为重点,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将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草场退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不宜放牧的草原划为禁牧区,其他草原划为草畜平衡区,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

(六)做好一个“用”字,以资源利用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进一步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采取“异地消纳综合利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区域配套循环利用”等粪污处理消纳模式,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实施秸秆机械还田、腐熟还田、青贮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利用,推进农村沼气转型发展,做好大中型沼气和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工作,提升一批沼气工程、推广一批沼肥生产施用技术、打造一批有机肥替代化肥果菜茶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至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七)加强一个“推”字,以推广科技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水肥一体化和涵养水分等农艺节水保墒技术推广力度,推广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措施,推广微喷、滴灌、水肥一体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推广耐旱低耗水农作物。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模式。加快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技术模式,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技术模式,加强畜禽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设施及机具的研发与应用,推进畜禽养殖工艺改进。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利用新技术。推广生产和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上的地膜,探索地膜使用量控制机制。

(八)唱响一个“牌”字,以农业品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逐步构建起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全过程的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一批知名生态农业品牌,从终端产品带动前端绿色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经济,着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行政区域和生产区域的一体化认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唱响农产品品牌,实现品牌强农,使云菜、云花、云果“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品牌形象日渐深入人心,让云南农产品的“生态红利”“健康红利”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强劲动力。

非常感谢您对农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云南省农业厅

2017年5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兴旺  0871-65749600)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