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隆阳区沪滇扶贫协作:加快蚕桑产业发展 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来源:保山日报       2019-07-03 14:36:17 【字体:
【字体:

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结对隆阳区以来,隆阳区立足区情、贫情、民情,把蚕桑产业作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培育,3年累计计划投入沪滇协作援助资金4100多万元,着力把蚕桑产业培育成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绿色支柱产业,推动了蚕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隆阳区沪滇协作2017年投入产业扶贫援助资金500万元,在瓦房、瓦马乡实施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1个,新植蚕桑园4630亩,完成生产道路开挖51.8公里,首批配套资金实施的5500平方米大蚕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投入产业扶贫援助资金1613万元,在西邑乡实施优质蚕桑基地项目1个,完成桑苗移栽2300多亩以及生产道路、生产用水、大蚕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在瓦房乡徐掌等4个村新植桑园2609亩;在瓦房乡白龙井、梅兰山等6个村启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1个,新植桑园4166.7亩,已于今年2月底按计划完成移栽。2019年,计划投入产业扶贫援助资金2000万元,在瓦房、瓦马、西邑3个乡的25个村新植桑园5917亩,在瓦房、瓦马、西邑、芒宽4个乡的20个村建设小蚕共育中心25座,在板桥、西邑、丙麻、蒲缥等8个乡镇的35个村新建大蚕房54000平方米。

隆阳区沪滇扶贫协作结合蚕桑耐旱性强、种植立地条件要求不高的特点,坚持“规模发展、连片推进、整村推进”原则,帮助贫困村调优产业结构,妥善处理好蚕桑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合理布局蚕桑生产基地,不断提高蚕桑基地的质量和标准化种植水平,稳步推进贫困地区蚕桑基地建设,把蚕桑产业培育成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以村委会(社区)为单位组建合作社,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等措施将桑园统一交由合作社管理,让农民在一份土地上实现了地租、打工、分成几份收入,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大蚕桑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力度,在桑苗移栽、病虫害统防统治、养蚕等关键环节,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和召开现场培训会等形式,加大农户指导力度,基本实现了每户都有一名种桑养蚕技术“明白人”,提高了种养效益。与保山利根丝绸公司建立“百企联百村”扶贫机制,引导企业与农户订立蚕桑生产收购合同,实现工业和农业的互补,保障种蚕养蚕农户的利益,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隆阳区沪滇扶贫协作加快了蚕桑产业发展,全区2018年养蚕51693张、同比增7860张、增长17.93%,交茧170.4万公斤、同比增10.3万公斤、增长6.4%,茧款收入7920万元,同比增677万元、增长9.35%。助推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以瓦房乡为例,2018年全乡养蚕6395张、交茧26.38万公斤、茧款收入1231.3万元,在725户养蚕户(包括4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茧款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户、5万元至10万元的有20户、3万元至5万元的有73户、1万元至3万元的达367户,蚕桑产业成为了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的首选产业之一。扶持了一个龙头企业,通过完善与云南保山利根丝绸公司的利益联结关系,蚕桑基地建设让公司原料问题得到解决,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延伸了产业链,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保障。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全区采取技术指导到户的模式,通过培养驻村技术员,手把手指导蚕农种桑养蚕,做到“种得下,养得好,卖得多”,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种桑养蚕技术的科技型农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全区2018年新建蚕房18474.2平方米,以每平方米收取租金20元至25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年共收取租金40万元。助推了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西邑乡依托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每年举办桑葚文化旅游节,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