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隆阳区克恭村:“党建+合作社”,脱贫有了“强靠山”
来源:保山日报       2020-05-06 15:53:47 【字体:
【字体:

“哞哞哞……”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过繁茂的核桃林便到了牛场。“三年前,这里还是一块空地。如今呀,建起了一座牛场,我家从合作社领养了两头牛,增收了1万多元呢!”隆阳区瓦窑镇克恭村的村民杨丽红乐滋滋地说道。

2018年,克恭村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和发挥党组织、党员、群众、专业合作社等各方面作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武装头脑。采用“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肉牛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支部选好路、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合作社搭桥、共同奔小康的党建扶贫双推进新路子。目前,合作社共投资209.4万元,建设厂房1100平方米,集中养殖肉牛58头,分散养殖196头。累计出售肉牛20头,经营总收入达30万元,实现利润10余万元,年度分红累计8.5万元。

支部联动,找准穷根谋发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心凝聚、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克恭村党总支联合大浪坝村党支部、六合村党总支实施支部互联,采取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建社,实施“党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的团结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实干队伍。合作社班子及其成员本身就是产业种植大户,充分发挥了党员带领整村农户脱贫致富作用,实现了党建与产业齐飞。

宣传发动,增强产业发展信心。为增强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克恭村党总支多次召开户长会和支委会研究产业发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推广“林、草、畜”一体化种养模式,发展山地牧业,缓解林牧争地矛盾,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到杨柳乡、西邑乡、大理州等地参观学习,引导和动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党员及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形成了干群齐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规范运作,推动发展。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注册,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与监事会,完善合作社章程,制定合作社生产管理、收购经营、财务会计等内部制度。聘请财务人员进行账目管理,按规定开展社务公开,建立健全成员大会制度,制定分红方案。创新开展可以投入多种生产要素的增资扩股模式,目前克恭村有两户村民用田地入股合作社,被吸收为新社员。村党总支积极争取免息、贴息贷款200多万元,挂联单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每户200元入股资金,广泛调动群众入社的积极性,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利益带动,成效初显。采取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养发展产业模式,对领养肉牛的贫困户,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领养合同,5年内不能私自出售领养的母牛,给予每头母牛补助4000元。其中,每头3000元用于贫困户购牛补助资金,待合作社回购后,从收入中一次性或者分批归还给合作社作为入股资金,1000元入股合作社共享年底合作社年利润20%的分红。每头牛圈舍补助1200元,确保合作社与贫困户实现双赢,以及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得到保障。一般农户还可通过寄养模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合作社免费提供能繁母牛给农户进行寄养,并签订寄养合同,牛的所有权归合作社,农户进行日常管理,待母牛生产后,每头小牛交给合作社1500元后,农户可随意出售小牛。在实施育肥牛寄养模式中,合作社免费提供育肥牛给农户进行寄养,并签订寄养合同,待出栏时由合作社回购,按体重差额每千克补偿20元给寄养户。目前,已带动3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发展养殖肉牛600余头、种植青储料300余亩。合作社按照年底利润5:3:2的比例进行分红,其中50%用于合作社日常运转及发展,30%用于壮大集体经济,20%用于社员分红。目前,已实现克恭村壮大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六合村壮大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大浪坝村壮大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下一步,克恭村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依托隆阳区昌旭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并逐步探索肉牛收购、资产入社、土地流转入股、入股分红、务工增收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社带动集体与贫困户收入双增双赢。”面对日益红火的牛厂,克恭村党支部书记肖正军信心满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