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 昆明市盘龙区双龙街道这样出实招
来源: 昆明日报       2020-11-26 17:04:00 【字体:
【字体: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关乎广大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盘龙区双龙街道以此为契机,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多措并举,既做美“面子”,也做好“里子”,坚持标本兼治、集中整治与长期治理相结合,加快建立清理垃圾杂物、清洁美化村庄、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村组有目标、人人有动力”的整治格局,用实际行动扮靓农村“颜值”。

“网格化”长效管护

让“一时美”变“时时美”

双龙街道建立“网格化”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街道主导、村组主责、群众主体”,让“一时美”变“时时美”。街道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方案》。召开2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和推进专题会议,每周召开1次工作例会及时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落实社区主责,并建立街道、社区、小组三级联动的人居环境治理监督网络,实现“街道纪工委、执法队全域监督,街道包村干部监督,社区包组干部分片监督”。同时强化督查考核,将各个社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配套出台“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突出群众主体,强化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村民自觉管护环境,树立文明新风。确保资金、人员、措施、责任落实到位,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压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线上线下相结合

凝聚村民打造宜居环境

双龙街道采用动态与静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街道营造人人参与、个个支持的良好氛围。启用街道社区的电子显示屏,持续滚动宣传环境整治标语,在辖区主次干道沿线制作张贴宣传标语200余条,通过街道、社区、小组三级开会动员、议事协商,利用微信号、村村通小喇叭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标准,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旁观者为实践者、推广者,形成全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双龙街道通过对标学习,推动治理模式再优化、治理能力再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双龙街道先后分两批组织机关、社区、小组党员干部150余人,赴安宁金方街道通仙村委会通仙桥村、禄脿街道庄科村委会吴家村参观学习,通过对标先进乡村在绿化环卫保洁、乡风文明建设等领域的经验优势,进一步取长补短、明确方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街道、社区及村组分别制定任务清单,划分责任区域,人员全员下沉,通过挂钩联系领导网格化包保、十户联保等形式夯实责任,并由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每周每家至少出一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实落实奖励机制,双龙街道从自有资金中下拨50万元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30个居民小组按照每个小组1万元工作经费下拨,其余2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街道从各社区小组实际出发,探索制定考核激励机制,设置红黑榜,以真金白银的奖励和定期通报的形式,加大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通过“奖得心动、罚得心痛”的方式,全面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凝聚起村民合力。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美丽乡村”不是梦

“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双龙街道坚持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七改三清”“门前三包”为抓手,着力提升村容村貌,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精心组织辖区4个社区及30个居民小组大力整治村庄脏乱差现象,重点对集贸市场、公共区域、公路两侧、河塘沟渠及村庄周边陈年垃圾、“四乱五堆”、道路环境等突出问题和卫生死角开展集中整治。

截至目前,双龙街道共出动1000余人次,清除卫生死角300余处,出动垃圾清运车辆38辆次,清除垃圾38.4余吨,清理整治乱贴乱画、小广告129处,清扫街道26000平方米,清扫绿化带9300平方米,完成户厕改造575座,恢复三池9座,新建三池5座。完成30个居民小组饮用水的水质检测,每月开展农残检测,并开展秸秆、农田残膜、农药包装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利用,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已实现规模化禁养,零星养殖户建化粪池,实现牲畜、禽类粪便资源化利用及规范化处理,村庄畜禽养殖基本实现规范化,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初显成效。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完成进村道路、村内道路硬化等美化亮化工程,新农村建设正有序高效快速推进。已初步形成街道有精品社区、社区有示范小组,引领乡村建设示范带动辐射效应,一批“美丽乡村”“美丽示范农户庭院”逐步呈现。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不仅是乡村面貌,更在于逐步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进而变成“推动者”和“维护者”,在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中感受到乡村实实在在的变化,自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逐步得到提升。(记者 罗昆娅 通讯员 赵志娟)

编辑:赵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