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62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       2020-08-14 14:58:03 【字体:
【字体:

 

赵乐静委员:

感谢您百忙之中关注关心云南渔业发展,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云南省生态渔业发展和土著鱼类开发利用的建议》已交省农业农村厅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大水面生态渔业基本情况

2019年,全省大水面养殖面积99.9万亩、产量20.67万吨,占全省养殖面积的49%、产量的32.47%,其中湖泊养殖面积9.3万亩、产量0.43万吨,水库养殖面积90.6万亩、产量20.24万吨。2020年4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了《云南省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已将大水面生态增殖养殖技术模式列为重点任务,以“人放天养”为主要方式开展的水产增养殖。积极推进水质保护型、资源养护型、生态修复型等增殖以及生态环保型网箱养殖等多种技术模式。5月,转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证登记工作文件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6月4-5日,邀请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家寿研究员讲授《大水面生态渔业理论与实践》,全省基层渔业、技术骨干和养殖大户150人参加培训。目前,我厅正在加紧起草《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土著鱼类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云南共有86种土著鱼类驯养繁殖成功,其中,以 “云南六大名鱼”――滇池金线鲃、鱇浪白鱼、大头鲤、丝尾鳠、裂腹鱼、滇池高背鲫为代表的土著鱼类研究成果丰硕,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全省“十三五”以来,在省内6大水系、9大高原湖泊及17个大型水库投放淡水经济鱼类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2.1亿尾(其中投放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757.96万尾,如滇池高背鲫、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岩原鲤、金沙鲈鱼等),为保护和恢复云南省渔业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个,保护面积32345公顷,主要保护云南特有土著鱼类50余种。省内水产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相关水产企业及大型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等纷纷开展了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迁地保护及专项救护工作,不断加强土著鱼类保育研发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省建有涉及以土著鱼类保育为主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场所达30余处(其中鱼类增殖站10个)。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和土著鱼类开发利用是我省渔业“十四五”发展的重点,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抓好工作推进和落实。

一是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云农规〔2019〕1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尽快出台发布云南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尽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二是依法保障渔业发展空间。继续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落实,尽快划定“三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范围,将规划措施落到实处。加快完成省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督促尚未颁布规划的州市要尽快编制发布。

三是积极发展增殖渔业。增殖渔业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湖库氮磷输入输出平衡、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相衔接,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做到一湖(库)一策。继续开展增殖放流,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和土著鱼类。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四是加大土著鱼保护力度。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筑牢土著鱼类生长栖息的生态环境基础;加强保育救护研究,继续攻克土著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难关;加强宣传,营造保护土著鱼类社会氛围。

 

附件:1.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

2.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3.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8月12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一朝,65737392)

附件.zip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