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03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       2020-09-14 15:55:20 【字体:
【字体: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

《关于加强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0300036号提案交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办,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72.68万亩(含药食两用药材,下同),产量 94.95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标准化基地126万亩,其中,获得绿色认证的基地面积44958亩,获得有机认证的基地面积31984亩,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比上年度增长53.4%,中药材产业农业产值388亿元,加工产值502亿元,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1.29:1,综合产值1076.70亿元。从种植规模看,三七、天麻、重楼、云木香、砂仁等17个品种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从农业产值看,三七、重楼、砂仁、石斛、天麻等10个品种的农业产值超过10亿元。云南省种植(养殖)中药材品种近80种,总体呈现大品种高度集中、特色品种突出、小冷品种多元化分布的特点。2019年,云南优势中药材三七、灯盏花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滇龙胆、重楼、砂仁、草果、茯苓、木香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统筹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全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中药材产业,成立了中药材产业专家工作组和中药材产业工作组,形成了合力抓产业发展,聚力抓工作落实的工作格局。按照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和“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的总体要求,编制了《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进云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二)资源普查夯实产业基础。云南省分6批启动开展了129个县(区)的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共上传数据库物种7215种(明确药用价值的有4164种),调查重点品种324种。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建设了云南省药用植物物种保存圃、云南省中药资源标本馆、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展示厅及傣药南药研究检测中心,收集保存1500余种7000余份活体药用种质。正式出版《中国傣药志(上、下)》《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云南重要中药图鉴》等专著16部。通过本次普查,掌握了当前全省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基本所需药物的蕴藏量,为中药材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建立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促进珍稀、濒危、道地药材的繁育和保护。

(三)“定制药园”助力脱贫攻坚。根据云南省中药材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认真落实生物产业涉农资金向贫困县倾斜的有关要求,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据统计,2019年全省88个贫困县中药材覆盖面积达757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6.7%;其中,27个深度贫困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7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5.2%。此外,在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于2%的县、镇(乡)以及行政村范围内,对属于所种植药材品种主产区或地道产区的种植(养殖)基地进行“定制药园”认定。2019年12月拟认定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等32家申报主体为第二批云南省“定制药园”,总种植面积约10.37万亩,帮扶建档立卡户约1.36万户,帮扶周边农户5.11万人。据统计,带动建档立卡户增收每户约6000元,2019年总产值约17.48亿元,其中认定品种种植面积约4.6万亩,认定品种总产值约7.44亿元。通过“定制药园”建设,充分利用了云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带动贫困地区农户大宗种植道地中药材,提升中药材质量,实现增收致富,对云南脱贫攻坚、中药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溯源体系规范产业发展。通过对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初步建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目前,已在云南白药集团的一批下属公司、云南三七科技等企业较好地建立了追溯体系。在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社会化参与+行业协会+公共服务”的新理念,目前已有380余户中药材各类企业进入大数据平台,平台采集的非结构化数据5000多万条,结构化数据2100万条,对主要产品实现从种植、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实现大数据追溯,且与商务部的国家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公众可通过一定的渠道查询相关信息,初步达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促进中药材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9年以来,通过追溯体系系统产生的中药材对外订单达1300吨,品种发展到10个。

(五)强化宣传提升云药品牌。为不断提升云南中药材的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云南绿色食品‘10大名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重点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认证、技术创新。2019年“七丹牌”三七、“豹七”三七、美洲大蠊、“万绿”牌芦荟粉、“品斛堂”石斛、“滇及”牌白芨、“龙津”牌灯盏花、央坷藏红花、高山生物铁皮石斛、“维和”三七等十个中药材品牌获得第二届“十大名药材”称号。通过举办云南省十大名药材专场发布会,在云南日报专版刊登中药材十佳企业及产品,大幅提升了“云药”企业品牌影响力。特别是2019年12月份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展销中心亮相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候机大厅,以茶叶、中药材、生鲜果蔬、鲜花制品和坚果为主的云南特色商品质优价惠,受到顾客欢迎,有力推动了云药品牌的宣传。

(六)产业加工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医药生产企业共有257户,其中规模以上150户。2019年,150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9.0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0.25%。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8户,其中:中药企业4户、云南白药集团267亿元,居首位,在全国医药企业百强中排第35名。2019年,全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10家;生产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9户,超亿元的企业17户,超10亿元的企业1户。主板上市公司6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家(白药集团、昆药集团、沃森生物、龙津药业、大理药业),流通业企业1家(一心堂)。截至2019年12月17日,6家企业市值约1885亿元,其中白药集团市值约1117亿元。全省药品批准文号4218个:化药2170个,生物制品11个,中药2037个(中药品种885个,自主研发独家生产品种280个,民族药126个,药典收录独家品种24个,省中药保护品种91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65个)。

(七)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建设。2017年9月,省农业厅下发《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绿色有机无公害、GAP基地建设,提升中药饮片加工标准化、规模化和种养业组织化水平。自2016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已制定和修订了彝药、傣药和地方中药材标准370个,民族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115个中药材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特别昆明理工大学崔秀明教授团队先后制定颁布了三七、天麻两个品种的国际标准,天然药物原料品种制度建立进程加快,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三、存在问题

(一)良种选育基础薄弱,种养技术不够规范。品种混杂,良种和新品种选育滞后,部分中药材尚未确定主栽品种。中药材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比重小,标准化水平较低。种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投入品使用不够规范,影响中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

(二)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3:1,大部分中药材以初级原料出售,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严格监管形势下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在药材投入品、农残等方面做出调整,减少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在辅助用药和医保目录使用比例,强化中药饮片在流通环节监管,中药材产业面临以量价取胜转为以质优发展的新挑战。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万亿级支柱产业,省农业农村厅正在编制《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促进云南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大源头监管力度。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中药质量监管的重点任务,抓好源头监管工作。加强珍稀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贯彻落实好国家制定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办法,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探索制定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激励政策,初步建立10种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制度。

(二)加强绿色基地建设。一是做好产业基地摸底调查工作,开展“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专题调研,全面摸清龙头企业基地、绿色有机基地、专供基地等不同基地的分布情况和发展现状。二是积极开展良种选育及扩繁推广,扶持培育一批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经营新主体,重点推进10个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良种选育基地建设,基本保障良种供给。三是以三七、天麻、滇黄精、滇重楼、云木香等我省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为主,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推行优势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及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基地建设,确保道地药材品质和产量。四是以我省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的药材为主,着力推进天麻、铁皮石斛、茯苓、当归、滇黄精等近20余种药材的标准化基地建设,尤其是绿色、有机认证基地建设,把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强化加工能力提升。加大产业主体培育,更加注重规模化和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加强产业体系的完备建设,进一步在药材集中产区布局农产品加工业。立足产地提升核心加工技术,形成特色单品的集约优势,以高品质原料和高标准加工,吸引药企、药商建立与产地的直接联系。以道地药材和药食同源品种为重点,持续支持、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支持研发中药材畜禽饲料及畜禽药物,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原料加工率和产业效益,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瞄准中国500强及知名药企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配合有关部门和州市做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关协调工作。

(四)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继续支持中药材特色品种、大品种、药食两用品种原产地、主产区、集散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知名区域品牌。继续发掘整理彝医药、傣医药、藏医药文献,做好民族药中的濒危动植物药的保护、应用、替代、栽培、养殖等工作,扶持民族药医院制剂开发与使用,培育一批民族药材品牌。宣传云南名药材,继续开展“十大名药材”中药材品牌评选,抓好名品名企宣传,持续提升“云药”品牌形象。

(五)完善溯源体系建设。坚持高位推动,持续完善中药材流通追溯制度,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邀请媒体参与舆论宣传,为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创新,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如文山州通过推行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表产品专用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中药材(文山三七)流通追溯体系统一标示“三标”联用,使三七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力度,推动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一批道地药材的闭环流通。

(六)“一县一业”创建示范。围绕抓有机、育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的创建要求,把工作下沉到县市,继续深入调研,提炼4个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特点,如腾冲市百年腾药与康养旅游的结合,文山市最大绿色三七集散中心的打造,彝良县天麻的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福贡县中药材(草果)产业扶贫的推动等,进一步做好对中药材产业两个创建县和两个特色县的督促和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产业专家组的力量,借助专家组的技术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创建示范主体的技术水平和认知水平,推动各县市中药材产业高水平发展;引导各县市培育、引进与产业基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中药材精深加工及商贸新主体,提高加工业产值比重,加快县域内中药材产品的转化;多途径、多方式、多角度进行宣传推广,扩大“一县一业”相关县市、药企、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附件:1.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

      2.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3.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8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延震 65749570)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