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临沧核桃产业发展的“及时雨”
来源:临沧日报       2009-06-10 10:10:35 【字体:
【字体:

  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临沧市关于核桃产业“三率”建设实施意见》以及《临沧市核桃产业“三率”建设问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办法》),这是推进全市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保障。《意见》和《办法》提出,通过持之以恒抓核桃产业“三率”(成活率、成长率、挂果率)建设和严格执行核桃产业“三率”建设问责办法,坚持走“规模上求大,品种上求新,管理上求精”的核桃产业发展路子,确保全市高质量、高标准建成600万亩核桃基地,力争实现到2020年全市核桃总产量达150万吨,总产值达225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9000元。     
    亮点一    
    建设标准
    成活率、成长率、挂果率标准确定
    
    核桃产业是我市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意义重大。目前,我市已累计种植核桃521.77万亩,同种植一样,核桃的抚育管护格外重要,让核桃树既要“栽得下”,也要“长得好”,更要“出效益”。《意见》中就对核桃产业的成活率、成长率、挂果率上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至此,临沧核桃产业的后期抚育管护上有了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建设标准。
    成活率———要保证核桃的成活率,首先是要选择适宜的地块,适宜的地块有利于核桃的生长。核桃要按“五个一”标准进行种植,并按规划完成种植任务,当年种植的核桃成活率达到每亩8株为合格。成活率的高低,苗是关键,出圃的核桃苗必须达到Ⅰ、Ⅱ级标准,苗木从出圃到定植在24小时内完成;对于严重缺水的坡耕地要试验推广“农历九月”(即寒露节令前后10天)种植核桃的方法。
     成长率———保证核桃成活后,就要注重对核桃树的成长。第一年核桃树的顶枝高度要达到0.8米以上,第二年达到1.3米以上,第三年2.1米以上,第四年3.1米以上;胸径(在1.0米处量取)的标准则为:第二年2厘米以上,第三年4厘米以上,第四年6厘米以上。经验收达到以上标准90%以上的面积为合格。要保证成长率,要按照除草除杂,把杂草杂树依山就势环形堆放,保水保肥,使其形成有利于核桃生长的平台;松土,使土壤疏松,促进核桃树根系生长,消灭土中病源;施肥,以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主,采用穴状或者圆状的科学方法,保证效果。修剪,按培育主干,伞状修剪的方法,重点对主杆下侧枝进行修剪,以利于提高核桃成长率。病虫害防治,按林业科技部门的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合理移密补缺,促进通风透光,早实丰产等标准进行严格的抚育。
     挂果率———果实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农民致富的希望。通过提高核桃的成活率和成长率,2006年以来种植的核桃,第四年每亩要达到20%以上的株数初花初果,第五年每亩有40%以上的株数初花初果,第六年、第七年所有株数挂果投产,第八年进入丰产期。要保证挂果率,就必须按照以上的标准和措施,来实现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成活率和成长率是基础,挂果率是最终的目标。 
    亮点二 
    服务职责
    分工明确责任细致 
    核桃产业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的“硬环境”,也需要人和这样的“软环境”的“呵护”。《意见》对核桃产业发展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两委”、农户、林业等相关部门、甚至农户都做了非常明确的分工,对责任进行了周密的划分。职责中既有宏观的安排部署,也有微观的细致操作,按照安排部署和明确的职责,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以打造人和的“软环境”,共同“呵护”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市级的职责是宏观地作出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全市“三率”建设的计划、目标、任务及要求,对核桃抚育“大会战”进行安排部署。对“三率”建设情况将派出核桃督查组进行巡视督查,检查验收,并按检查验收结果进行奖惩和问责;筹集项目资金,保证核桃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县(区)的主要职责是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布置本县(区)核桃“三率”建设各项工作;适时派出工作组,对各乡(镇、街道)开展“大会战”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三率”建设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制定落实县级领导、机关单位挂钩责任制及奖惩问责办法;组织实施好乡镇、村技术骨干的培训;筹集核桃基地建设配套资金,科学管理和使用建设资金,确保“三率”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乡(镇、街道)要贯彻执行好市、县(区)的决定,制定落实乡级领导挂钩责任制和分片包干措施;搞好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大会战”活动;组织核桃种苗的验收、运输、发放,做好签字和造册登记工作;合理采购并分配好肥料、农药等物资;对本乡(镇、街道)“三率”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自检自查。
    村“两委”的职责主要是发挥好产业协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作用;组织技术骨干、种植管护能人形成技术服务支撑;制定落实核桃监管和奖惩的村规民约;对坑塘开挖、回塘进行检查验收,做好种苗领取和发放的签字登记工作,确保苗木24小时内定植;组织发动种植农户开展好“大会战”,协助市、县(区)、乡(镇、街道)搞好检查验收工作。
    作为最主要的受益者,农户的职责就是要学好技术,争取每户有一名种植管护的明白人。并挖好坑塘,积好农家肥,按标准进行种植,适时进行抚育管护。遵守乡(村)规民约和服从协会、理事会管理规定,承担不按规定标准种植和抚育管护造成的损失。
    林业部门是与核桃产业最紧密相关的部门,其职责就是要从微观的措施入手,加强对产业的规划、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等,充分当好核桃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市、县(区)林业部门要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抓好种苗生产经营管理,严把种苗质量关,科学制定工作流程,确保起苗、出圃、验收、调运等各个环节有专人负责;确定造林、森防、种苗等部门在核桃种植技术服务上的责任,并签订责任书;县(区)林业局领导和股、室、站、所负责人要挂钩到乡(镇、街道)、到村,分片包干,做实技术服务工作;层层组织以核桃种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种植管护技术培训。市林业局培训到县(区),以培养技术辅导员为重点。县(区)林业局培训到乡(镇、街道),以培养核桃技术骨干为重点。乡(镇、街道)林业站分批次面对面培训到种植农户,确保村组有技术能手,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协助乡(镇、街道)、村建立核桃专业协会。 
    亮点三 
    奖励措施
    创新机制 保障核桃抚育管护
 
    要产出就需要投入。《意见》中制定了奖励机制,市、县(区)、各部门将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整合项目资金,加大产业投入,为核桃抚育管护提供保障,强势推进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肥料是发展核桃产业的“催化剂”,在肥料的供应上,必须满足核桃的科学合理的需求,而针对资金的筹措和投入,市级将在3年的时间里筹集2400万元资金,县级配套1200万元以上,而发展核桃产业的最终受益者———农户,将自筹3600万元以上,用于购买核桃专用肥,保证每年每株新植核桃施肥1市斤以上。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发动群众囤集农家肥,积极做好核桃施肥工作,为核桃产业系上发展的肥料“双保险”。
    要干成事、干好事、干大事,临沧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干部在核桃产业的发展上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与责任并肩的也是成绩,也有激励和鼓励。对此,市级将在未来的3年时间里筹集600万元资金,作为核桃产业发展的奖励资金,奖励工作出色,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乡(镇、街道)、村、组干部。 
    亮点四 
    严厉问责
    培养优秀人才 带动群众致富
 
    市委、市政府在出台《临沧市关于核桃产业“三率”建设实施意见》的同时,相应出台《临沧市核桃产业“三率”建设问责办法(试行)》,通过严厉的问责办法,转变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把核桃产业做强做大,带动群众致富。
    在全市核桃“三率”建设中,对核桃种植管护负有规划、实施、监督、指导、服务等责任的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效能低下,执行不力,种植任务不能如期完成,各项管护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对推动全市核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都将依照《办法》受到责任追究。
    《办法》中明确了问责对象,值得一提的是,问责实行任期责任追溯制,根据问责情形,还将追究相应任期内干部的责任。
    成活率和成长率达不到规定标准、2006年以来种植的核桃挂果率达不到规定标准、不认真组织核桃管护大会战、各种措施不落实都将被列入问责情形。而出现一次问责、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问责情形,连续两次被问责,在调查过程中弄虚作假、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及影响公正实施问责三种情形时,将从重问责。而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或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将从轻或免予问责。
    问责方式包括诫勉谈话、限期整改,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建议免职。而且问责方式可以单处或者并处。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