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牟定县2011年第一季度农民现金收支情况简析
来源:牟定县统计信息网 2011-06-03 10:09:44
【字体:大 中 小】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是我县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牟定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措施,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促农增收这个核心,坚持不懈地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基础、培育农业产业、改善农民生活,使我县今年第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据我县190户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1-3月,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78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4元,增长10.6%。
一、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特点
(一)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显著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为458元,同比增收107元, 增长30.4%。其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389元, 同比增长27.1%,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售种植、 牧业、林业产品的收入。第二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4元,同比下降38.6%。其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农民从事工业加工、建筑业服务所取得的收入。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65元, 同比增长68.6%。其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农民从事交通、运输收入,批零贸易业、饮食业收入,社会服务业收入,文教卫生业收入以及其他第三产业行业所取得的收入。
(二)工资性收入小幅下降,外出务工收入有所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县农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为422元,在去年增幅较大的基础上减少19元, 下降4.4%,但外出务工收入有所增长。近年以来,我县农民的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劳务输出等工作的高度重视,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多,今年一季度我县农民得到的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为163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2%。
(三)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县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为7元, 同比增收3.97元,增长1.31倍。主要原因是农民得到的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收入和征用补偿收入、租金等收入有所增加。
(四)转移性收入小幅增长
今年一季度,我县农民转移性收入人均为91元,同比增收2.5元, 增长2.8%。主要是来源于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救济金、离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障费、家庭成员寄回和带回的以及亲友支付的赡养费等。
二、农民现金支出的主要特点
今年一季度,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1082元,同比增加166元, 增长18.1%,其中生产费用支出人均200元, 同比增长4.2%;生活消费支出人均798元,同比增长21.3%。
(一)生产费用支出有所增长
一季度,农民生产费用支出人均为200元,同比增长4.2%,占农民现金支出的18.5%。具体为:
1.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77元,同比增长20%;其中人均购买农业生产资料64元,同比增长25.5%。
2.林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7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人均购买林业生产资料6元,同比增长32倍。
3.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62元,同比减少23.5%。其中人均购买牧业生产资料人均达61元,同比减少20.8%。
4.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人均28元,同比减少22.2%。
(二)各项生活消费支出有增有降
今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98元,同比增长21.3%,但分项看有增有降。具体是:
1.食品消费支出人均233元,同比增长28.7%。主要是用于购买蔬菜、肉、禽、蛋、奶及制品和烟酒以及其它类食品及一些食品消费性支出。
2.衣着消费支出人均55元,同比增长22.2%。
3.居住方面的支出人均110元,同比下降38.9%。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54元,同比下降5.3%。
5.交通和通讯支出人均153元,同比增长1.8倍。
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57元,同比增长11.8%。
7.医疗保健支出人均105元,同比增长40%。
以上支出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和居民支出结构的调整。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第一产业增收的幅度有限
我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仍显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优质、高效、生态、绿色农产品的比重还偏小,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经济效益优势不明显。
(二)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撑逐渐减弱
从全县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情况看,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均已外出从业,留守家中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基本上不能外出从业,农民外出从业收入增长的速度将趋向减缓。
(三)非农产业发展滞后
我县农村的家庭经营收入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则较少,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待加强。
(四)物价上涨,科技滞后
农村物价不稳定,特别是农资等价格上涨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等。同时,农村科技推广滞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后,剩下的多是中年人缺乏文化和科学知识,所以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有待加强。
四、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烟田和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多争取建设项目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的各种抗灾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要大力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做强做大,做优做精农业产业,不断转变增长方式。要加紧探索实践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村组的做法,有效扩大特色种养规模,做大特色高效农业;围绕市场需求,重点支持市场前景看好、企业自主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搞技改、拓市场、上规模,搞好市场交易及流通体系建设,牵动特色农业发展,扎实培植农产品加工业等,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其次,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城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再次,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办非农产业,加强二、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四)加强农资价格监管,严格控制农资价格和消费品价格上涨
进一步规范消费市场,降低农民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成本,以节本增效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实施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一系列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付各种政策性补贴,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