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调结构兴产业鼓钱袋——红河州实施“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重点内容解读之二
来源:红河日报       2011-04-11 10:12:30 【字体:
【字体:

推进“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的工作重点,是要全面组织实施好5大专项增收工程,其中之一就是“产业提升保障农户增收”工程。这是5大专项增收工程的核心,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
    从字面上理解,“产业提升保障农户增收”工程就是要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最终保障农民从产业提升中实现增收。
    “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也指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主要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是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任务。”就我州目前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农业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和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大;特色、品牌农业效果不够明显;现代生态农业才刚起步,更多潜力没有挖掘出;农业基础设施还很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各级政府对农业的资金、科技等投入仍显不足;农业产业链不长,缺少农业深加工企业;农业发展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实施“产业提升保障农户增收”工程,就是要全面破解这些问 题和困难,实现农民增收。
    如何破解,根据“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的谋划,以及“产业提升保障农户增收”工程的规划,要从我州的农业产业实际出发,围绕全州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促进农业结构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效益的目标迈进。而具体工作就是要推进“产业提升保障农户增收”工程全面实施。

全面实施“产业提升保障农户增收”工程的重要内容,一是做精粮食产业。粮食安天下,粮食稳民心,做好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中之重,粮食产业发展一定要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突出科技、主攻单产的思路稳步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调整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优质粮食,既保总产,又增效益。
    在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弥勒、石屏、泸西、元阳等县市建设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粮食高产示范区、中心示范片区和核心示范带。到2015年确保全州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1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从粮食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20%以上。
    二是做强畜牧业。畜牧业是我州的传统产业,是农民增收最有效的产业,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零星散乱养殖、品种不优、产值不高是主要特点。做强畜牧业就是要加强品种改良和 疫病防治,加快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为主体的生猪、牛羊、家禽、奶源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到2015年全州畜牧业产值达135亿元,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达20亿元,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0%以上。
    三是做优烤烟产业。烤烟是我州的传统农业产业,对农民增收关系重大,要以弥勒、泸西、开远、石屏、蒙自、建水、个旧、屏边等8个县市为重点,积极推进泸西12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及全州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塑造红河特色烟叶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州建设和改造基本烟田面积达120万亩左右,实现优质烟叶产量200万担左右,使烤烟成为北部县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四是做大林果蔬产业。发展林果蔬产业我州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 传统种植优势对发展林果蔬产业非常有利,在巩固粮食生产、保持“两烟”优势的同时,要重点打造林果蔬种植业“八个百万亩”基地,即到2015年,建成300万亩核桃基地,100万亩以优质桔橙、优质香蕉、优质蜜桃、优质梨、大枇杷、小红枣、大杨梅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100万亩橡胶基地,100万亩优质高效蔬菜基地,300万亩速生丰产林及林下经济基地,200万亩以茶叶、甘蔗、木棉、八角、草果、蚕桑、中药材等为主的经济作物基地,积极推进100万亩石榴基地、2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
    事实上,“产业提升保障农户增收”工程的很多内容之前已经在做,而且对农民增收已发挥出了作用。在“农户万元增收行动计划”中重提这些内容,并以工程建设的形式全面推进,其核心和关键是在产业提升上,就是要通过产业提升使原来的产业发生质的飞跃,进而达到增产、增值,并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