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以来,新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玉溪市委办公室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玉办发[2011]15号)精神,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保证。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为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先后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全县上下形成了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清产核资,摸清“三资”底数。为切实推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有序开展,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街道)积极组织,认真开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全县共清理农村集体资产5.49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97亿元、固定资产3.29亿元、在建工程资金1986.57万元;清理资源192.70万亩,其中:集体土地面积11.55万亩、集体林地面积180.54万亩、水面面积0.61万亩;村组沟渠长度6058.93千米;村组道路5911.15千米;债权3315.2万元;债务5364.49万元;经济合同1791份,涉及金额1.07亿元。
三、实施委托代理、强化依法管理。按照《新平县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实施方案》和“七有一化”的要求,各乡镇(街道),依托乡镇(街道)农经站、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整合人力和资源,建立了12个“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加挂“新平县XXX乡镇(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员的工作机制,具体做好“三资”的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工作,并与村(社区)、小组签订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协议书》1589份,代管村集体资金1.97亿元,集体资产3.29亿元,集体资源192.7万亩。在坚持“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变和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将原来的会计委托服务拓展为“资金代管、资产共管、资源协管、会计委托”的服务模式。
四、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三资”管理。按照“坚持、完善、废止”的要求,结合“三资”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加强制度建设的关键切入点,参照市级制定的范本,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健全资金、资源、资产、项目管理等共14项制度。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在资产管理制度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制度和资产经营制度;在资源管理制度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资源登记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同时完善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责任追究等规定,构建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管理为重点、民主监督为保障的“三资”管理机制,确保了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运行。
五、建立管理平台,提高监管效能。一是建立农村财务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内部即时监控。系统设置“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等模块,业务主管部门可通过系统模块可掌握各村(居)财物增减变动情况;可自动核对财务收支、会计报表等关键数据查询。截至2012年3月底完成122个村(社区)、1466个村民小组资金、资产、资源,财务账目、经济合同的录入工作。现可进行内部网络监管,有效提升了监管时效和水平;二是建立农村“三资”网络公开平台,实现外部公众监督。依托市“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将全县122个村(居)1465个小组集体资金使用情况,资产、资源分布情况、处置情况进行全面公开,动态管理。通过平台可全面反映全县122个村(居)1466个小组集体“三资”存量和运营情况,群众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询本村的财务收支、资产资源变动增减信息,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建立涉农资金网络监管平台,实现专项动态监管。建立涉农资金网络监管平台,重点对救灾救济款物、征地补偿款、农机购置、农资综合补贴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实现对资金流量、流速、流向的动态监控,有效防止涉农资金延期拨付、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六、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科技保障。为全面推进“制度+科技”管理模式,我县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三资”管理工作软硬件建设。县、乡镇(街道)两级共投入经费124.32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13.8万元,乡级投入10.52万元,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得到强化。调配和装修了12个乡镇(街道)的“三资”管理办公室,其中:桂山街道、古城街道、扬武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服务大厅,推行便民利民“一站式”服务。新配备乡镇(街道)及县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其中:购置电脑52台、打印机12台、电子触摸屏12台、电子显示屏13台、办公桌椅28套,文件柜26组,传真机13台,全面实现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公网络化、财务电算化。
七、拓宽进人渠道,充实管理队伍。根据现有人员难以满足“三资”管理工作需求的实际,各乡镇(街道)积极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和招聘编外人员,切实解决了“三资”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整合乡镇(街道)人力资源,把乡镇(街道)部分站所内人员进行调配充实到“三资”管理队伍中。同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从社会招聘大中专毕业生 28人充实“三资”管理队伍,保证了委托代理中心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办得了事。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人员均为6人以上,共78人。其中:漠沙镇7人、其他11个乡镇(街道)各6人、县级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