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不断加大对农村乡土人才的选拔、培养、扶持和管理力度,通过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扶持,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使其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造就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建立选拔机制。建立了州、市、乡、村四级严格审核机制,村委会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的村民推荐给乡镇,乡镇进行审核、筛选后上报市级,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进行联合把关后,由州委组织部和州农业局统一颁发证书,有效确保乡土人才的整体质量。目前,全市共选拔评定农村乡土人才4772名,按照代表性、示范性两类对乡土人才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实现了乡土人才队伍信息化管理。
建立扶持机制。为使乡土人才能发挥作用,有效整合了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积极扶持乡土人才,有效激发了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吴永祥、孙万银荣获了“云南省拔尖农村乡土人才”称号。锡城镇杨家田村村民孙万银,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从党员创业发展救助基金中贷到了4万元无息贷款,利用接到家里的远程教育网宣传产品、发布信息,发展壮大了“孙大爹”品牌的水泡梨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1236个,形成了杨家田水泡梨“一条街”,产品远销北京、广州、香港等地。
建立带动机制。通过在乡土人才中开展学习培训、文艺汇演、观看电教片、知识竞赛、送政策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了“先富带后富、互帮互助共同富”的思想,积极发挥拔尖乡土人才在致富方面的优势,有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鸡街镇下乍甸村吴永祥作为芦笋产业协会的会长,负责芦笋收购、销售、培训,传授芦笋种植技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户栽种,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购销网点,把资金、信息、技术、资源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芦笋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为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带动了1000多户农户种植芦笋,种植面积发展到6000多亩,亩产量700公斤以上,户均纯收入2000多元。
(个旧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