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首创“乡土人才为民服务超市”,以三种模式发挥“超市”功能,变单项服务为多家综合服务,变阶段性服务为长期服务,真正起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一、解民忧——变“输血式”为“造血式”。从县农、林、水、文化、卫生、政法等部门,抽调287名专技人员组成农业科技、畜牧养殖、流动爱心医院等9支服务队,28支服务分队深入农村,采取“超市+服务队+农户”的模式和1名超市成员联系1名服务队员,挂钩10户贫困户,为服务队员与农民群众搭起连心桥。目前,开展了脐橙、葡萄、石榴等18项种植技术现场教学,共举办培训班26期、受训群众达3700余人次,助农增收800多万元。
二、 树品牌——变“散打户”为“大集团”。“超市”积极根据自身产业特点,以“超市+支部+项目”的模式,依托产业党支部优势,让农村产业发展有党支部引导,组织生产有党员带头,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心散、路子窄、无品牌的局面。西庄镇白家营“乡土人才为民服务超市”依托产业党支部,成功推广160亩水稻机插秧示范项目,与手工插秧相比,每亩节约成本225元,亩产均增100公斤;南庄镇干龙潭“乡土人才为民服务超市”依托石榴产业党支部平台,带动村子80%以上的种植户,发展起了万亩石榴园,打造出了“红玛瑙”、“红珍珠”等石榴品牌,2012年总产量达670余万公斤,实现产值5300余万元。
三、助民富——变“小作坊”为“大产业”。运用“超市+公司+农户”的模式,由“超市”发布市场信息,向群众提供种源及技术服务,实现市场与农户、科技与农户之间的“零距离”,有效破解了群众“希望致富缺门路、有了门路缺技术、有了产品缺销路”的难题。临安镇马军村“乡土人才为民服务超市”为搞好果蔬产前服务,为农户做好产品信息发布,生产的蔬菜、水果远销昆明、四川、广州等地和越南、日本、法国等国家,年均外销1.2万多吨,年均收入1000余万元;甸尾乡采取党总支书记负总责、乡土人才包户管理、公司负责收购的办法,2012年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增至18000多亩,实现亩产1800公斤,创收近亿元,把小土豆变成了“金豆豆”。
(红河州政府办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