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阳县大力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 开创产业扶贫新局面
来源: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08-26 11:43:05 【字体:
【字体:

元阳县2016年末,有建档立卡贫困乡9个,贫困行政村63个,贫困户人口23233户,贫困人口958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4%,贫困发生率24.12%。元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哈尼梯田这一世界级品牌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着力打造能够长期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高效特色产业,实现哈尼梯田保护与脱贫攻坚“双推进”,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立足优势,科学谋划

县委、县政府抓住丰富的梯田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在试验取得成功和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决策,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编制了《元阳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发展规划(2017-2020年)》,按照“红米种到哪里,‘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提出了到2020年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13万亩目标任务,确保全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有序推进。

二、技物配套,示范带动

2017年,县委、县政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稳步推进连片示范区13片2万亩,辐射区3万亩,覆盖13个乡镇,先后在新街、牛角寨、马街等乡镇,按照每亩投入3公斤红米种子、10公斤鱼苗、25只麻鸭,开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在新街镇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筛选梯田红米品种42个,试养台湾泥鳅50亩,在黄草岭、大鱼塘建设全国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稳步推进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稳步发展。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2014年以来,“稻鱼鸭”综合种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先后在新街、牛角寨、马街等乡镇实施“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示范8000亩,带动全县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3万亩。经测产,示范区亩产值达10080元,辐射带动区亩产值达8030元,梯田综合效益大幅提高,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2000多元提高到万元以上,实现了“百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成为梯田保护和产业脱贫的有效途径。2017年整合扶贫、农业等相关部门资金1000多万元,对“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培育。

四、规范种养,科技支撑

坚持技术指导为根本,加快组建“稻鱼鸭”综合种养专家工作站。一是制定技术规程,坚持标准化操作。邀请省、州、县专家,成立三级专家组,不断总结、提炼“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经验技术,制定“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标准化技术规程,召集各乡镇农科技术人员统一培训,让“稻鱼鸭”种养技术自上而下形成规范。因地制宜,标准实施,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旱涝影响的田块。加强给水管理、投食、适时追肥、病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日常管理。二是创新开展培训,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种养技能水平为突破口,创新培训形式,开办田间课堂、流动课堂、观摩课堂、市场课堂等,以各种形式把技术培训落到村实到户。以贫困村为重点,省州县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形式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传授种养复合技术,并对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培训,做到学有榜样、看有示范,确保示范区每户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稻鱼鸭技术。2017年以来,在新街、牛角寨、小新街、马街等乡镇开展稻鱼鸭种养技能培训58期1.18万余人次。

五、创新模式,龙头带动

坚持以点带面,以创新模式为切入点,重点推进新街、马街、牛角寨、攀枝花等7个乡镇为主的“稻鱼鸭”示范区建设。一是培育种苗场。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引进云南锦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牛角寨乡建设鸭苗孵化基地;引进元阳呼山众创有限公司在南沙镇建设鱼苗良种繁育基地,培育适合高山地区的鸭苗鱼苗,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二是打造连片示范。通过土地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2017年在新街、马街、牛角寨、攀枝花等7个重点推进的乡镇,实施“稻鱼鸭”示范区13片2万亩,培育农业企业3个、合作社4个,带动周边农户在自家发展稻鱼鸭3万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4100余户。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元阳呼山众创有限公司以培育鱼苗年总产量的4%免费发放贫困户,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元阳县粮食购销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免费发放红米种子、订单收购等方式,按保底价每公斤7元的收购价优先收购红谷,引领梯田红米产业发展。

六、品牌带动,融合发展

元阳县在省质监局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展元阳梯田红米标准化认证工作。通过全国第一条胚芽生产线,生产红糙米、精致米等系列产品,同时推出传统水碾米,打造传统有机水碾米品牌。2016年元阳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上线正式运行,通过元阳商城微信公众号、APP、微小店、微商城进行销售,销售达2000多万元,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网络销售平台。依托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开发哈尼梯田农耕体验等产品,开展插秧、打谷子、捉鱼等田间农耕文化体验活动,举办哈尼族的“长龙宴”“开秧门”等传统节日活动,传承哈尼梯田稻作系统及农耕文化,开发“哈尼古歌”“哈尼四季生产调”等为主的乡村文化产品,通过文旅融合助推元阳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农业产业发展。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