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建于1994年,注册资本3.29亿元。2016年,企业总资产达8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8亿元,净利润达4亿元,进出口额达5.7亿美元,缴纳税金3008万元。自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会召开后,公司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号召,并以“让父老乡亲全面小康,让全球溢满后谷芳香”的企业使命,积极参与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之中。
一、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做强做优品牌
一是创新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强化企业“联农带农”的激励机制。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指导、帮扶下,公司已建设119个咖啡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党建引领下的“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为主导,以三农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金融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通过“农村社会化管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素质化提升”,有效解决了公司产业辐射区域的“三农”问题,最终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与群众致富奔小康同频共振。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方式在德宏州和临沧市发展咖啡种植27万亩,年产鲜果20万吨。2016年,公司自有基地采购额14.5亿元,其中订单采购额为10.5亿元。直接带动4万咖啡种植农户近20万人增收,户均增收4.5万元,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人,户均增收2.6万元,人均增收1.3万元。二是推动互联网信息化合作社建设,对公司每个合作社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网普及,每个合作社配备1台电脑、1台投影仪、1台POS机、1座农资仓库、1名大学生(技术员)的“5个1”工程,建立公司农业合作社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实现合作社信息化管理,降低广大咖农的生产管理成本,并实现咖啡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在线监控及网上发布,健全产品可追溯制度。
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综合效益
一是创新管理经营模式,设置保底收购价,积极推行“控、免、保、统”措施。“控”即公司控制种植程序和标准;“免”即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服务;“保”即保投入,农民每亩投入不超过350元;保产量,按规定操作每亩产量不低于1吨;保价格,每公斤咖啡鲜果不低于2.5元;“统”即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农户利益得到有力保障,种植咖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咖啡豆行情好时,公司按市场价收购,平均价格在3500—6000元/吨不等,在价格低迷时,公司按保底收购价2500元/吨收购,农户每亩的种植管理成本为1300元,可保证咖农每亩不低于1200元的净收益。二是免费提供种苗,让利所有咖啡种植户。公司现建有800亩种苗繁育基地,可繁育优质种苗4千万株,所有种苗均免费提供给农户,为咖农节节省上亿元优质种苗费。三是公司承担咖啡挂果前三年定植费用,省去种植户产前投入。第一年农用物资合计为2700元/亩,第二年、第三年农用物资合计为1800元/亩,投产前的所有费用均由公司承担,待第三年挂果时再全部交由种植户管理,省去了种植户的产前投入。四是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农资化肥先赊欠给种植户,解决种植户产中困难。基地交给农户后,公司继续免费提供技术支持,500余名技术员分布在各基地中,指导咖农科学种植。合作社里公司修建的农资化肥仓库,年初农资化肥公司先赊给农户,待收购鲜果后,公司按成本价从鲜果款中扣除。公司每年用于支付技术员的工资在1200万元左右,先赊后扣的农用物资每年在1亿元以上。五是公司承担标准化基地建设,种植户直接受益增产增值部分。公司按照eurepGAP标准规划建设完成2.2万亩咖啡种植基地,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提升了咖啡的标准化种植水平,确保了咖啡质量安全。公司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开展咖啡有机肥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域性示范。公司基地平均亩产1吨鲜果,实施咖啡水肥一体化农业灌溉设施,有效节约劳动力投入40%,亩产提高为1.2—1.4吨鲜果,每亩直接增加经济收益500—1000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六是采取“土地流转、固定分红、五统一分、二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多方面受益。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固定分红、抽签管理、按劳承包”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示范基地,从当地农民手中长期租赁山地,统一科学种植、监管和产品收购,让老百姓取得了鲜果收购金、土地流转金两笔收入来源。此外,公司还与咖啡基地种植农户从供种到销售采取“五统一分”加“二次分红”农业发展模式。七是加强技术培训,科学提高产量。2016年,开展培训达3100次,培训农户数达26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人次。此外,集团还完成了咖啡标准与质量控制技术、咖啡种质资源及育种技术、咖啡生态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制定。
三、企业引领,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一是2008—2016年公司先后投资10亿元在德宏州芒市建成了年产33000吨的速溶咖啡深加工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加工企业,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余人。二是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咖啡生态文化旅游项目,项目占地面积4490亩,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咖啡生态旅游文化园区。园区将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600人以上,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2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