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达保村民小组位于普洱市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位于澜沧县东南部,现有居民114户479人,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山区村寨。村寨充分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的优势,发挥村民能歌善舞的优点,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实施村寨风貌提升改造、成立民族民间演艺队伍等方式,打造了干净整洁、民居特色突出的村寨风光,使老达保成为赴普洱“绿三角”原生态旅游区的精品旅游目的地,让每一位到过老达保的游客流连忘返。2006年全村农民收入仅为1715元,至2016年达到3300余元,是2006年1.93倍。
一、改善条件,建设民族特色村寨
老达保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人将当时的状况调侃为“交通基本靠走、照明基本靠油、喝水基本靠背、通讯基本靠吼。”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普洱市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资金累计1000余万元,新建了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完善了村寨游览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通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升改造了特色民居,打造了拉祜文化传承馆及芦笙坊、陀螺坊、青竹坊、艺织坊、茶吟坊、根雕坊、舂香坊、耕具坊等展示拉祜族民族民俗农耕文化的展示区,使老达保村寨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二、深挖内涵,打造特色乡村歌舞演艺
充分发挥拉祜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以及老达保人擅长吉他弹唱的歌舞优势,先后成立了以拉祜族歌舞表演为主题特色的民族民间“雅厄”艺术团表演队、民族民间原生态组合“达保五兄弟”、民族民间原生态组合达保姐妹,并在2013年成立了普洱市第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演艺有限公司—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通过整合拉祜族特色文化鲜明芦笙舞、摆舞以及《快乐拉祜》《婚誓》《实在舍不得》等经典歌曲,创作了芦笙歌舞系列83套、摆舞系列99套、民间歌曲100余首,组织了老达保快乐拉祜原生态实景演出,受到了广大游客和媒体好评。自营业以来,演出180场,演出收入近200万元,村民分红120万元,带动周边其他行业收入近90万元。
三、立足可持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把老达保作为宣传和弘扬拉祜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宣传教育和引导村民保护特色民居,遵守村规民约,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在此基础上,老达保已被列为普洱市规划投资5.03亿元打造的哈列贾(HALEJA)乡村音乐小镇的核心区,发展前景喜人。
四、自力更生,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
在拉祜文化走出村寨的同时,通过抓基础教育、开展科技培训,加强宣传引导,帮助村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祖祖辈辈依赖自然资源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意识逐步转变,思发展、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村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调动,推动发展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居客栈业态,为促进老达保可持续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努力,老达保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普洱旅游线路上的亮点,更成为当地村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成为蜚声国内外的一张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