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形式。目前,全省已经有7个州(市)、40个县(区)开展了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资产收益扶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模式
在充分尊重的农民意愿的情况下,结合当地优势产业,选择发展前景好、内部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入股对象,将财政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资源经营权进行评估折价后的评估金额作为股本入股,明确村委会、合作社社员及企业各方的职能职责,各股东按照认缴的出资额所占股份总额的比例获取红利。如镇雄县山地鸡养殖项目总投资654万元(其中: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300万元,整合县级兽医防疫资金3万元,公司、合作社自筹351万元),项目重点扶持3个养殖场(公司和合作社)和150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主要采取以“村三委”为主导,养殖场(公司和合作社)为载体,贫困农户积极参与的三级联动发展模式。即“村三委”为项目发展做好宣传发动,落实参与项目建设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并参与管理;养殖场(公司和合作社)开展育雏脱温,以提供优质、健康鸡苗为重点,并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山地鸡养殖。养殖场(公司和合作社)按照一定比例,将部分财政补助资金75万元形成的圈舍等固定资产,折股量化到150户贫困农户和村集体(其中:贫困农户占80%,共60万元;村集体占20%,共15万元)。2017年项目建成后,每年按照入股股金的10%作为利润分配给贫困农户和村集体,150户贫困农户每年均有固定利润收入6万元(60万元*10%),户均增收400元。
二、“土地流转+就业打工”模式
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整理后,实行招商引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把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经营权流转经营,形成规模化种养殖,以租金的形式租用土地,同时将租地农户家的劳动力聘用到公司务工,使农户获得更多收益。如巍山县大理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大棚葡萄,通过土地流转和带动就业,实现贫困户长期脱贫。一是通过土地流转,收益递增十五年。时代农业公司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采取土地租赁形式推动葡萄种植产业发展。实施年限2013年以9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与农户签订15年的土地租赁协议,兑付土地租金89.28万元,并约定土地流转价格每3年递增15%,2017年的土地租金已递增到1035元/亩,实现贫困户收益连续递增十五年。二是吸纳贫困户就业,收入再创新高点。葡萄产业市场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时代农业公司大力拉动贫困户就业,积极履行社会公共责任。2015年公司用工3.6万人次,支付工人工资250万元;2017年在葡萄剪枝抹芽、疏花疏果等用工高峰期用工达1.2万人次,其中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3510人次,当日工钱当日结,以每人每天70元支付工钱共计84万元,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200%。2017年用工总量达到9万人次以上,其中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9000人次。
三、“财政扶持大户,带动千家万户”模式
优先扶持有一定投入能力、有生产经验的大户,再由大户向当地贫困户无偿提供生产资料,依托产业协会,通过政策支持、协会护航、大户引路等措施形成“基地+协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培育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如墨江县雅邑镇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扶持培育了3户有经验、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猪养殖大户,养殖优良二元种母猪662头,养殖优良种公猪6头,由种猪养殖大户发展仔猪生产无偿向周边72户生猪养殖户提供1046头仔猪,猪厩改造72户1500平方米,通过养殖协会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5期,共计400人次。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直接受益2个村委会2个村民小组72户311人,为雅邑镇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