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6月注册成立。2014年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标志着咪依噜服饰制作工艺已经走在刺绣行业的前列。2014年,咪依噜荣获“楚雄州知名商标”、公司服饰制品在“楚雄州指尖上的记忆”彝绣大赛中获一等奖;2015年荣获“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2016年,公司挂牌为“云南省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楚雄彝族服饰传习所(国家级非遗项目)”“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咪依噜商标被列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一、闯新路咪依噜打基础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部署和要求,响应大姚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大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号召,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大姚当地彝族独特的刺绣文化,于2009年6月应运而生。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及妇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11年成立了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立了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协会,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运营模式,组织有一定刺绣基础和技能的绣女到外地考察学习,聘请刺绣老师到公司进行技能培训。2016年9月,公司与大姚县三台乡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三台分社,积极参与三台乡精准技能扶贫,在三台乡举办彝绣技能培训2期,培训人数达到110多人。几年来,公司的绣女培训基本遍及大姚县十二个乡镇。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彝族妇女的刺绣水平,带动更多的妇女脱贫致富,更有效地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妇女就近就地就业,改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居多的现状,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让绣女回家,留守儿童有家的愿望。
二、创品牌咪依噜绽芳华
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利用各级妇联实施的妇女创业循环金,积极研发新产品,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服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元素和时尚元素,形成了独具匠心的“咪依噜”特色文化品牌,研发出了刺绣家居饰品、桌旗系列、具有现代时尚的彝绣蝶恋系列、彝乡缘系列等产品。2013年以来,公司以“咪依噜”为知名商标的彝绣产品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地的国际性展会上充分展现了彝绣民族魅力,“传统+时尚+精品+典范”的独特咪依噜风味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和国际市场欢迎,目前,公司正积极办理相关手续,争取在2018年初实现公司产品出口。
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彝族传统刺绣为依托,以彝族刺绣品研发、设计、制作、加工、销售为主体,实现了产、供、销为一体的集约化经营,目前拥有管理人员12人,专业的研发、设计人员5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10人,彝族手工刺绣能手100多人,合作社绣女800多人,辐射全县12个乡镇及周边县市,部分绣女月收入达3000多元。产品市场营销方面,目前公司有实体店三个,网上批发商城一个、网店一个、网站一个,2015年实现产值1206多万元,2016年产值达1816万元。
三、建园区咪依噜展新姿
大姚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彝州彝绣发展的龙头企业,致力打造咪依噜民族文化园,在全州彝绣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咪依噜彝绣文化园以彝族刺绣文化为线索,遵循“景观意境”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打造彝族文化风情休闲体验、彝绣商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园。
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7505.37㎡,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6400万元。项目规划建设建筑设计以民族特色建筑风格为基调,并融入彝绣文化元素。文化园建成后,将成为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彝族刺绣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彝族文化旅游基地和彝族刺绣文化交流平台、展示基地、培训基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吸收30余家彝绣商家入驻,园区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0个。咪依噜彝绣文化园将利用彝绣文化研究传习培训中心优势,每年定期为大姚县贫困农村妇女举办6至12期规模为80人的民间手工艺及其他培训,提高彝族妇女的刺绣水平,带动更多的妇女脱贫致富。同时,公司将投资建设彝绣民俗博物馆,以实物展示、场景重现、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向参观者呈现彝绣文化之源、彝绣文化之根、彝绣文化之魂,让大姚县“咪依噜”彝绣文化产业园成为外界了解楚雄、了解彝绣文化、彝族文化的一张名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手工产业迎来了新的生机,咪依噜公司将抓住机遇,顺势而上,顺时而谋,不断挖掘地方民族刺绣文化和民族手工艺品品牌,传承和弘扬“咪依噜”精神,以“咪依噜”品牌为桥梁,把彝族刺绣产业做强做大,充分显示楚雄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等方面所形成的历史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