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芒果种植的起源地之一,百色市立足资源禀赋,把芒果产业作为脱贫主导产业之一,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并重,将芒果铸造成为了百色人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
一是政策引导,扩大种植规模。百色市将芒果产业作为富民大产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来抓,重点推动芒果产业向适宜种植的贫困地区发展,扩大产业扶贫的覆盖面,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2014年,百色市出台了《百万亩芒果产业三年发展规划》,提出“100万亩规模,100万吨产量,100亿元产值,再带动10万人脱贫”的发展目标,并配套芒果产业扶持资金助推产业发展。各芒果主产县(区)也相应制定了芒果发展扶持办法,调动了贫困群众种植芒果的积极性。如田阳县,出台了《芒果种苗补贴办法》等配套政策,引导在山区乡镇扩大种植,鼓励单户分散种植向经营主体聚拢规模化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完善标准化生产设备设施,促进了芒果产业化发展,扩大了产业规模。至2016年,芒果种植面积达120.76万亩,产量46.82万吨,产值30亿元。以种植芒果为主导产业的乡镇达42个,占乡镇总数的31.1%,覆盖208个贫困村5.2万农户19.29万人,芒果单项纯收入人均达6420元,其中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农户达1.1万户,累计有6.8万户25.23万人通过种植芒果告别了贫困。
二是科技支撑,生产优质产品。百色市从“标准”方面着手,提高贫困群众种植芒果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升芒果品质。一是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了6位芒果领域权威专家,带领百色芒果研究院等单位的技术人员开展芒果技术创新,制定并颁布实施《百色芒果农产品地理标志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芒果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台农1号芒”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规范生产环节。二是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检测、产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属地责任、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规范监管环节。三是为芒果主产乡镇配备2名以上芒果技术推广专业人员,且每年都选派技术骨干深入乡村举办培训班、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果实套袋、科学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先进技术,为芒果良种筛选、繁育、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提供技术保障,增强果农标准化生产意识。
三是金融注入,助推产业发展。为解决农户发展芒果产业资金不足问题,百色市抓住作为全国首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搭建“政、银、农”合作平台,提升金融服务芒果产业的能力。率先在田东县探索开展了农村金融改革,利用“信用评级+互助社(合作社)+芒果产业+信贷+保险+财政投入”的融资扶贫方式,政府设立产业担保、产业贷款贴息、产业风险补偿等专项资金来推动银行与农户进行有效对接、良性互动。鼓励各县(市、区)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互助协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芒果产业的金融产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芒果产业倾斜,降低农户发展芒果产业的成本和风险,较好地解决了“农、银”合作中的银行有效放贷和贫困农户有效需求问题。目前,全市贫困户累计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79.9亿元,政府贴息达1296.13万元;成立5家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公司,重点扶持芒果产业开发;推出了芒果种植保险,并出台保费补贴办法,将保费补贴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让果农获得更多实惠。
四是龙头带动,构建机制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果农参加芒果专业合作社,鼓励种植规模小的农户抱团统一生产经营,鼓励芒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入股龙头企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小额信贷资金、土地、劳力等入股龙头企业,融入龙头企业经营生产各个环节,改变土地分散、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的局面,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捆绑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产业规模化、经营组织化发展。如田阳县,扶持发展了田阳农产品批发中心、广西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芒果龙头企业,培育了81家芒果专业合作社和“全国扶贫状元”莫文珍等一批在群众中颇有影响力的“土专家”“田秀才”,联结带动9.8万农民发展芒果生产。2016年,百色市从事芒果种植、流通、加工等生产经营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2家,培育发展芒果专业合作社202个,经营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超过3500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果农手中直接收购的芒果产品总额高达14亿元。
五是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百色市以全产业的理念,推动芒果产业“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促百色芒果溢价增值。一是引进加工企业发展芒果精深加工业,鼓励加工企业开发针对不同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的芒果产品,逐步改变以往只看卖相、只卖初级产品、没有精深加工产品的局面,提升芒果产品附加值。二是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的新业态为目标,采用“平台助推、带资入股、返包管理、产业融合”模式规划建设芒果扶贫产业园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如右江区、田阳县建设的芒果扶贫产业示范区,以“飞地扶贫”和“托管式扶贫”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鼓励有意向、有技术、有能力的贫困户进行返包管理,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小额信贷折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经营,贫困户不承担经营风险,通过务工和效益分红,实现增收。三是依托百色市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和淘宝、京东、1号店、微商百色馆等电商平台,推广“店商”与“电商”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推进互联网与芒果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直接参与电商销售,分享“互联网+” 产业发展红利。四是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百色芒果产品流通效率和辐射全国的能力。2016年,百色市芒果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家,其中规上企业1家,年生产包括芒果干等系列果脯蜜饯达600吨;建成7个以芒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超过800户贫困户3600人从事芒果生产经营;百色芒果电子商务化生态圈雏形逐步显现,参与芒果销售电商9800家,全市约有15%的芒果是农户在家直接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