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镇雄县党支部领着走 合作社带着走 贫困户跟着走
来源: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08-26 14:40:45 【字体:
【字体:

2018年,镇雄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685户,贫困人口290893人。镇雄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胆探索创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化模式,推进全县马铃薯种植全覆盖。2018年,全县马铃薯种植65万亩,其中马铃薯种薯繁殖1.28万亩。该扶贫产业项目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7390人,预计贫困人口共增收1400万元,人均年增收不低于500元,增收效果明显。马铃薯产业是助推镇雄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符合镇雄发展实际,2018年全县254个行政村(社区)中有237个种植马铃薯,其中主产村200个,目前已成立专业合作社79个,专业组织化覆盖率达39.5%;计划的65 万亩马铃薯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已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面种植结束,其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3.6%。

一、主要做法

坚持问题导向,从破解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切入口,认真抓实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着力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压实不到位的问题。研究出台了《中共镇雄县委 镇雄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中共镇雄县委 镇雄县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镇雄县马铃薯产业良种良法和组织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全覆盖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召开了县、乡、村干部会议,把全县干部的思想都统一到发展马铃薯助推脱贫攻坚上来,同时压实责任,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扶贫、农业的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十个技术指导组,具体负责农用物资采购、技术指标制定及指导、三个全覆盖落实等相关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街道)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明确乡镇(街道)分管农业的领导必须在支部主导型合作社中兼任党支部书记,辖区村支书兼任副书记。通过层层加强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我县马铃薯产业形成了县级领导亲自抓、乡镇(街道)领导具体抓、农业部门专职抓、全县上下合力抓的良好局面。

(二)科学规划布局,着力解决好“种薯老化”和“资金缺乏”的问题。镇雄马铃薯种薯老化,是制约马铃薯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在2020年实现二级以内脱毒良种全覆盖,既要加快更新,又要有序推进,任务十分艰巨。面对问题,镇雄县结合实际采取了两步走的方式,构建二级脱毒种薯自繁自供新模式。一是开展1.28万亩一级种扩繁二级种。整合投入产业扶贫发展资金4059.4万元,参与入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8%的比例实行保底分红,2019年覆盖12.8万亩商品薯生产。1.28万亩二级种繁育主要布局在除乌峰、南台外的28个乡镇(街道),其中林口、芒部各1000亩,其他乡镇(街道)300-500亩,由村支部主导型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连片高标准建设,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收获的2.56万吨二级种薯,由县政府用产业扶贫资金采购发放给贫困户生产,增加贫困户产业收入,其他农户购买,按农户每公斤出资1元、政府每公斤补贴1.5元供种,可保障2019年12.8万亩良种覆盖。二是实施50万亩二级种薯覆盖。由县农投公司开展原原种繁育500亩,今年晚秋继续开展一级种繁育5000亩,收获的7500吨一级种由县人民政府整合资金统一采购分发各乡镇(街道),按农户每公斤出资1元、政府每公斤补贴1.5元的方式供种,2019年农户按“一分地工程”模式繁育二级种,收获的75000吨二级种薯用于2020年50万亩大面生产,实现二级种薯覆盖率达100%.

(三)加快村支部主导型专业合作社培育,着力解决好“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提高马铃薯产业组织化程度,是确保镇雄县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立足实际,镇雄县严格按照“六有”要求,积极组建支部主导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有完善的工商注册手续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管理人员:理事会成员由乡镇(街道)确定,优先考虑村总支委员会成员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积极分子担任。有基地:承担的二级种繁育要安排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附近,要集中连片、高标准种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负责辖区大面马铃薯生产的组织和引导。有办公地点:村支部主导型专业合作社要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有专业技术人员:农业局负责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入驻专业合作社,指导马铃薯生产。有稳定的劳动力队伍:专业合作社所需劳动力原则上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有党组织: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有乡镇分管领导任支部书记,村支书任副书记,二至三名党员贫困户任委员。合作社重大事项必须经党支部支委会通过,以确保合作社安全规范运行。

(四)开展样板创建,着力解决好“示范带动不强”的问题。一是在塘房、芒部建设马铃薯极量创新基地1000亩;二是在马铃薯主产乡镇创建2万亩脱毒种薯繁育示范基地;三是以乡镇为单位因地制宜创建二级种薯扩繁示范基地;四是创建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由县农业局牵头,每年在泼机、林口、芒部、花山、场坝等乡镇实施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县级样板建设5片5万亩,每片样板核心示范不少于1000亩,每个乡镇(街道)示范样板不少于1000亩,村级示范样板不少于500亩。

(五)加快商品薯基地建设,着力解决好“规模化、标准化不高”的问题。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马铃薯适度规模经营。在塘房、林口、芒部、场坝等乡镇规划建设一批鲜食型、菜用型、专用型、加工型马铃薯示范基地,到2020年,建成马铃薯鲜食商品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加工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结合养殖生产需求,建设饲用型马铃薯标准化基地10万亩。根据马铃薯生产、加工和流通需要,建立马铃薯产业行业生产体系、马铃薯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确保马铃薯产前、产中及产后有标可遵、有源可溯。集成应用现代育种、水肥、耕作、种植、管理新技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挖掘马铃薯最高产量、最大产值、最好质量的潜力。

二、主要亮点

建立“党建牵引,产业联动,入股合作,企业联户”四位一体全覆盖机制。一是党建牵引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引导力的作用,着力构建党组织连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连市场的经营模式,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0个。二是产业联动全覆盖。以发展马铃薯产业为载体,通过合作机制建立,把分散种植的贫困户与规模经营的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着力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联动体系。三是入股合作全覆盖。加强贫困户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合作互动,充分引导贫困户把土地、劳动力整合起来入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让贫困户脱贫。四是企业联户全覆盖。通过企业与贫困户的全面深度合作,建立企业与贫困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公平分配”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多赢局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