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掌村距大雪山乡政府28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28户、人口2658人。永德县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举措,充分依托和挖掘现有资源,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稳定脱贫重要抓手抓落实。大雪山乡大平掌村探索“资源型”、“参股型”、“租赁型”三型模式,不断壮大全村集体经济。2016年末,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52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0元。2017年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18万元。
一、主要做法
(一)“三型模式”稳定村集体经济。结合村情,盘活资源,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村上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多元,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一是利用“资源型”壮大集体经济。结合大平掌村班尾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优势,做好招商工作,成功引进了“云茶之邦”企业,以支部引领、企业主体、合作社运作、农户参与的“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建设“永德县大雪山乡红色古茶树庄园”,公司每销售1市斤加工茶叶,固定提取1元的服务费作为村级集体资金,实现年收入达6万余元;二是利用“参股型”壮大集体经济。整合县农业局帮扶的80吨水泥等,用于建设忙岗田街道,村级以此为依托,坚持支部引领,以街道管理委员会为运作主体,把街道300个摊位的使用费用,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的来源,形成“党支部+街道管委会+强基惠农股份合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每个摊位收取的使用费用85%用于街道和摊位管理,剩余15%纳入村级集体经济,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街道管委会不再向贫困户、群众收取摊位费,费用统一由村集体经济垫付,今年实现集体收入2万元;三是利用“租赁型”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村委会现有的商铺资源,把商铺租赁给经营业主进行商贸经营,村上通过街道管委会运作,把商铺折资入股给经营业主,形成“党支部+街道管委会+经营业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经营业主每年固定分配2万元的保底红利作为村级集体经济。
(二)“五项制度”规范资金管理。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强,乡党委、政府在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建立健全代管制、申报制、审批制、公示制、督查制“五项制度”。代管制即:村集体收入一律进入乡代办中心由乡上代管;申报制即:由村委会填写建设项目或帮扶事项申报表,并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在会议记录后附有群众支持该事项的签名按印名单,由村委会将申报表、会议记录、群众代表签名按印名单一并交乡政府;审批制即:村委会的资金申报材料有村挂钩领导审核、乡长审批;公示制即:乡上审批后,村委会要将建设内容、所需集体资金投资情况在显眼位置张榜公示,给予群众知情权;督查制即:有乡纪委对村上的建设项目、帮扶事项根据申报时的建设内容、时限进行督查。
(三)“多个领域”发挥资金效益。在村级集体资金的使用上,突出民生导向,把集体经济收入花在刀刃上,采取“各级财政支持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实施硬板路、饮水工程、活动场所等村级基础设施提升、捐资助学等普惠民生工程。修建公路2.01公里,建成自然村标准活动场所1个;为11名品学兼优贫困大学生发放奖学金13000元,为7名贫困党员群众发放生活补助10500元。
二、主要亮点
(一)以资源促增收。结合村情,盘活现有资源,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二)以制度促保障。以代管制、申报制、审批制、公示制、督查制“五项制度”规范好村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保证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运用。
(三)以效益促民生。促进村级集体资金的转化,真正把资金用在改善民生福祉上,使得村级基础设施得到提升、道路交通得到改善,教育得到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