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腾冲新华乡筑巢引凤 借力勃发 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来源: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08-26 15:08:59 【字体:
【字体:


新华全乡辖11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2017年末有乡村人口18076人4929户,实现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8624元,同比增3.52%。新华乡是腾冲市三个贫困乡之一,2017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调整后,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规模)1626户6714人,贫困发生率35.6%,现有贫困村8个,已脱贫2个,贫困户446户,177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9.97%,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贫困乡镇。全乡有耕地面积25253.7亩,其中,水田13735.7亩,旱地11792亩,历史以来的主要产业是粮食、畜牧、烤烟、茶叶四大产业,由于粮食价格低、效益低;畜牧业零星分撒、养殖技术落后;烤烟面积小、无轮作地、种植成本逐年增高;茶叶市场低迷、缺乏主导品牌和龙头带动,因而出现了现有产业的停滞发展,无法突破制约瓶颈,群众增收乏力,贫困户脱贫困难的现象。

如何突破瓶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区)党支部在脱贫攻坚谋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自保山市招商局自挂钩新华以来,新华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社区)党支部通过多批、多点外出学习考察,结合实际多方调研论证,新华乡党委和村(社区)党支部统一思想,立足乡情因地制宜的采用“1+1+11”(即“1个特色产业+1个规模企业+11个村(社区)党支部”)和“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猕猴桃这个新兴产业,鼓励全乡11个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通过股金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以公司负责对前期的苗木、水泥桩、拉线等物资进行投资,挂果收购后扣除投资成本,负责对猕猴桃产品进行包装、加工、销售及品牌打造等;新华乡成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宣传发动,争取相关项目和资金,进行发展面积、生产种植、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各种关系;村党支部负责辖区的面积发展、土地协调、各种培训会的组织,农户按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产品按市场价交售给公司。收益以当年产品销售总额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农户占60%、公司占25%、支部占5%、合作社占10%。截至018年3月,全乡共发展猕猴桃3000亩,涉及农户108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1户,计划到2020年全乡发展到5000亩,2025年发展到10000亩。

一、主要做法

(一)精准定位,全力打造一乡一品。全乡仅有粮食、畜牧、烤烟、茶叶等传统产业,“致富难、发展难”是新华脱贫难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新华乡党委、政府和保山市招商局通过请专家把“脉”开“方”、外出学习考察和专家技术论证后,认为新华乡地理、气候非常适宜种植红阳猕猴桃,红阳猕猴桃系四川省资源研究所和苍溪县联合选出,在全球有“红色软黄金”之称,被誉为“维C之王”、“生命之果”,且全国现有种植面积仅为50多万亩,市场供不应求、前景非常好。新华乡猕猴桃种植走有机生态、无公害绿色食品路线,做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打造一乡一品。

(二)精准借力,合力助推产业落地

1.招商引资筹资金。保山市招商合作局积极对外招商,2016年4月11日同施甸县骏马商贸有限公司签订《新华乡红心猕猴桃种植项目协议书》,并于4月27日在腾冲市注册千家万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整。

2.专家辅导传技术。保山市招商合作局邀请到红阳猕猴桃创始人之一的余中树教授为新华乡红阳猕猴桃种植技术总顾问,兴保人才林业专家黄佳聪为种植技术顾问;在猕猴桃移栽、中耕管理、搭架子环节共开展技术培训21场次,参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编印、发放《猕猴桃种植技术》小册子635本,并结合农事操作要领制作了猕猴桃种植管理宣传展板9块,并由公司聘请1个技术员和3个辅导员负责对基地和全乡的猕猴桃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3.外出考察增信心。 结合猕猴桃的栽培、中耕管理、加工、销售、市场等环节,分7批次组织农林技术员、乡、村干部和种植户共600余人分别到四川省苍溪县红阳猕猴桃产地和德宏州陇川县学习考察,坚定了发展信心。

4.细化责任抓落实。新华乡成立了猕猴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全乡90多名乡村干部直接挂钩到户、指导到田,实行“谁挂钩谁负责”的考核机制,公司聘请1个技术员和3个辅导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从浙江聘请来的技术员对基地和全乡的猕猴桃负责技术指导,3个辅导员分片包干,负责对责任区内的猕猴桃种植进行辅导和管理。

二、主要亮点

(一)创新模式建平台,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收益机制。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采取“1+1+11”和“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保山市招商局进行招商引资,同保山市骏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新华乡红心猕猴桃种植项目协议书》,并在腾冲注册了千家万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展示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引进和试验示范种植新品种,为开展培训、参观学习及技术交流提供实践基地,聘请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到村,负责组织好片区内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公司负责对前期的苗木、水泥桩、拉线等物资进行投资,挂果收购后扣除投资成本,负责对猕猴桃产品进行包装、加工、销售及品牌打造等;新华乡成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宣传发动,争取相关项目和资金,进行发展面积、生产种植、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等,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各种关系;村党支部负责辖区的面积发展、土地协调、各种培训会的组织,农户按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产品按市场价交售给公司。收益以当年产品销售总额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农户占60%、公司占25%、支部占5%、合作社占10%。

(二)生态化反应创效益。建立“土地+技术+终端+平台”的“生态化反应”现代农业模式。计划三年后,投产面积可达3000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带动108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1户)农户增收;五年后,产值可达6000万元。全乡11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可增加10—50万元,仅2017年龙井山党支部就增加集体经济4万元。

(三)以短养长、生态有机促增收。猕猴桃需3—5年挂果,为了解决第一二年收益空白的问题,借保山市招商合作局的招商之力,组织乡农业科技指导员到昆明考察大球盖菇发展情况,后经深入调研新华乡农业生产及种植现状,专家指出大球盖菇适宜与猕猴桃套种,且大球盖菇生长周期短,50天出菇,90天即可见效,收益可观,绿色生态。于2017年12月下旬在猕猴桃地套种了大球盖菇100亩,截至目前已采收15000斤左右,均价3.5元/市斤,预计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搭建了以短养长的致富增收新路径。同时,种植大球盖菇的料为木屑、玉米芯、谷壳等生料种植,不添加任何化肥和农药,每种植一亩大球盖菇需要投入6吨左右的料,这些都是今后很好的有机肥料,所生产出的大球盖菇和猕猴桃都可以打造成生态、有机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和效益。

新华乡猕猴桃产业初步计划到2020年全乡发展到5000亩以上,2025年发展到10000亩。以后看市场需求及产品开发情况而发展面积。将来产业开发的成功,可以带动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将新华开发成一个高原特色农业的旅游观光小镇,带动农业产业的升值和转型。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