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珠海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两省关于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系列部署,加大投入,截至第二季度,珠海市通过各种渠道共向怒江投入各类资金4.86亿元,其中财政援助资金3.36亿元,企业资金0.36亿元,社会资金1.14亿元。同时,珠海市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在产业帮扶、易地搬迁、医疗帮扶等八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产业帮扶成效明显。成功引导7家企业到怒江开展产业帮扶,合计投入帮扶资金共3600万元;引导农控集团、丽珠集团在怒江投资设立公司,开展冬早蔬菜种植、农产品、中草药购销等产业帮扶;大力推广“分散组织生产、集中规模经营”的产业帮扶模式,320亩羊肚菌、921亩冬早蔬菜种植项目取得成功;引导各区积极开展产业帮扶,金湾区和高栏港区帮扶贡山县890亩羊肚菌项目喜获丰收,中蜂养殖项目正在实施,横琴新区和保税区帮扶兰坪县开展的生猪养殖、花椒、天麻、金银花种植等项目,香洲区和万山区帮扶泸水市开展的土鸡脱温室建设、重楼、楤木种植等项目,高新区和斗门区帮扶福贡县开展的花椒种植、中蜂养殖等项目实施顺利。
二是易地搬迁加速,三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推进顺利。截止2018年6月,珠海市参与的三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一个危房改造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其中,泸水市维拉坝示范点一期11栋240套安置房及格力小学、格力幼儿园已全部封顶,预计9月份陆续投入使用,同时,二期规划修编方案已获通过,正在筹备建设前期工作;兰坪县易门箐示范点68栋院房、11栋楼房已全部封顶;贡山县腊咱示范点目前已完成12栋院房框架浇筑,挡墙砌筑、孔桩基础开挖工作完成60%;达普洛危房改造示范点首批262户已全部完成(总390余户)。
三是劳务协作转移不断突破,2970名劳动力至珠海就业。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和多方合力;设立智力帮扶基金,全额免费资助怒江贫困青年到珠海接受短期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设置转移,联合冠名培养;在怒江建立珠海企业培训生产线,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输送;两地互设劳务服务工作站,建设“怒江员工之家”,珠海市多部门联动,多方关爱服务,促进精准对接和稳定就业。截至第二季度,累计转移2970名劳动力至珠海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劳动力1456名。
四是医疗帮扶扎实开展,数万名群众受益。先后派出78名支医人员,完成了多项“全州首例”,开展70余场大型义诊活动,诊治群众20000多人。举办两期“结核病防治培训班”,培训126人。完成了珠海帮扶怒江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计调查2万余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康帮扶,珠海和佳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向州人民医院无偿捐赠了一批价值1100万元的医疗设备。
五是教育帮扶持续推进,教师培训教室建设软硬件“双管齐下”。增设“珠海班”,已在3所学校开设5个“珠海班”,同时,金湾区、斗门区分别在贡山县、福贡县开设了“金湾班”、“斗门班”,全市共派出支教教师38人;扩大“怒江班”,推行“双百工程”,今年计划按“1+2”或者“0+3”模式接收怒江籍“两后生”420名,目前正在开展招生宣传;加强教师培训,在双方签订方案的基础上,新增培训教育干部50人,创建名师工作室10个;频繁开展远程教研互动,上半年珠海名校长、名教师赴怒江共13批次89人次,开展送教活动60多次,培训怒江教师、学生2000余人次;建成云教室、智慧教室31间,覆盖学校22所。
六是干部交流全面铺开,落实两大“计划”。上半年先后举办4个培训班,培训怒江党政干部、致富带头人178人;安排17名珠海干部到怒江挂职,接收37名怒江干部到珠海挂职;继续开展“墩苗计划”,第三期“墩苗计划”学员10人在大兴地镇、通甸镇开展驻点帮扶工作,接受实践锻炼;落实“三同计划”,首批18名“三同计划”学员到六库镇双米地村,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为期15天的“三同”锻炼。
七是“携手行动”强力推进,累计拨付资金近亿元。“携手奔小康行动”形成全方位格局,珠海8个区、16个乡镇、9个村(含部分国企)与怒江结对的县乡村分别拟定了帮扶计划方案,双方党政主要领导开展了多次互访对接,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各区累计拨付帮扶资金9301.67万元(香洲万山:2140万元;金湾高栏:2120.52万元;斗门高新:2381.15万元;横琴保税:2660万元),并向怒江对口县市选派驻县干部4名、教师8名、医生24名,各区帮扶对口县(市)的易搬迁、产业、教育、医疗、劳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扎实成效。
八是社会帮扶广泛开展,3个兜底性基金正启动实施。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珠海市社会帮扶资金累计1.14亿元;珠海市市慈善总会建立了大学生资助基金、中小学生生活补助基金和重大疾病患者救助基金等3个兜底性基金,目前正在启动实施。
云南省扶贫办
201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