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008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农业厅办公室       2018-06-12 16:35:46 【字体:
【字体:

民盟云南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推动我省特色农业从‘小、散、弱’向‘精、优、特’转变”的建议

针对该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立足优势布局产业,构建农业品牌体系。目前,我们编印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0个子产业规划、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规划文件,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培育千亿级产业的目标,按照“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总体思路,将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8个产业作为重点进行布局和扶持。2018年,全省各县(市、区)要围绕省里确定的8大重点产业,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择最适

宜本区域发展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做好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正在指导各州市深入挖掘云南农产品的核心价值与内涵,培育打造兼具生态魅力、人文内涵和时尚品味“云系”“滇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2018年继续组织开展“云南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和“一村一品”申报认定活动,向社会宣传展示云南优质特色农产品。力争新评选认定“云南名牌农产品”80个以上,新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5个以上。编制“三品一标”推进方案,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加快增长。力争新认证“三品”600个以上、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有机和绿色认证农产品生产面积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不断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总量规模,着力形成如斗南花卉、蒙自石榴、元谋蔬菜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

(二)健全产品标准体系,推广追溯平台应用。一是提升标准化水平。依托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力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标准提升行动计划》,根据目标市场要求,尽快成立茶叶、中药材、咖啡、蔬菜、水果、生猪、牛羊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二是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动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信息追溯平台,逐步实现追溯主体全覆盖。2018年,力争新增200家规模以上企业(合作社)上线运行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面推广兽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力争实现兽药经营企业入网全覆盖、50%以上兽药经营企业实现追溯。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现机制,开展暗访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监管名录,把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名录管理,将监管对象包干到人、监管责任落实到岗,探索推行“黑名单”目录。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明晰县级以上农业部门执法职责,加强检打联动和行刑衔接,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办率,及时查处并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探索开展“一品一策”风险监测,对具体农产品、产业开展全产业链风险监测,继续开展葡萄、豆类和生鲜乳风险监测。

五是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大县和粮食主产县全面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对生产经营主体禁用农兽药和假劣农资的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三)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兴村强县工作。目前,思茅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总投资达39.8亿元。红河州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单体项目规划投资超过50亿元,开创了云南农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单体项目投资,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元。

我们将重点围绕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产业,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主导突出、效益良好的产业兴村示范村、产业强县示范县,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市场销路好、有地域特色的本地优势产业,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之路。

二、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议

针对该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行动。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能,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开展“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试点工作,选择要素齐备、诚信程度高、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经营效益好、适合资源资产股份化投入的“三变”承接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收益分配改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入股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改革,激活贫困户自有资产资源,探索建立贫困人口通过各种股权设立,参与股权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财政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收益权要优先分配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集体资产收益向贫困户倾斜的动态分配机制,实现贫困户资产性收入较大幅度增长。

(二)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实施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和管理网络,鼓励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紧紧咬定“确保2018年4月底雨季前完成外业测绘,6月底前完成权属确认,8月底前完成承包经营权证颁发,9月底向省级上报完成情况报告,10月底省委、省政府向中央上报全面完成情况报告”的进度计划,督促各地按时按质完成好此项工作。

鼓励县级探索制定发布农用地基准地价,为贫困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积极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推进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争取尽快召开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继续深化大理市农村股份权能改革,探索更多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经营资产股份合作。抓好宜良、麒麟、昌宁三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确保2018年完成改革任务。

(三)分梯队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围绕8大重点产业,精准选择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增强发展实力。2018年,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100户以上、超过10亿元的新增10户以上。

(四)建立多元化科技推广服务机制。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谷”建设。推动整合昆明北郊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资源,探索建设从黑龙潭至金殿沿线的云南“农业科技谷”,通过“一谷”“两地”“三中心”“四园区”和“五平台”的建设,集聚人才、项目、技术、资金和政策等要素,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提升我省农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坚持把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作为改革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技推广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机制。继续对在编基层农技人员开展脱产业务培训,逐步建设一支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知识能力过硬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三是不断加强设施装备水平。围绕特色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效节水示范、中低产田地改造,通过高产创建技术与全程机械化技术融合,集中区域,集中要素,集成技术,重点推进德宏州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四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配合做好创建自主创新示范中心,启动云南生物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园建设,培育重点产业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整合资源资金,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主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加快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全省农业部门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0人。

三、关于“促进融合发展”的建议

针对该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脱贫攻坚、特色小镇建设深度融合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指导各地精准选准产业、选好项目。积极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支持引导全省贫困县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确保到2020年,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实现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确保全省现有贫困人口中可依托农业产业脱贫的175万人全部脱贫。二是切实发挥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作用。开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全覆盖,以产业发展为载体,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与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2018年要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工作。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通过搞好统一经营服务、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等方式,多种途径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农村资产资源优化重组。2018年要继续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新培育一批机制健全、彰显活力的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四是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程,探索创建一批三产融合特色小镇。

(二)坚持主体多元,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协调、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在推进中要坚持四项原则:一要坚持服务小农户,为小农户提供农资购买、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收,把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推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二要坚持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户独立经营主体地位前提下,集中连片推进规模化生产;三要坚持服务重要农产品,把提升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效益作为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目标,增强供给保障能力,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干扰农业服务市场正常运行。

四、关于“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针对该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应用,引领农业产业升级;以促进农业经营网络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创新完善农业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广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建设专业“淘宝村”,扩大电商覆盖范围,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率;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大数据”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发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以实现农业行政管理高效透明为目标,推动“三农”管理方式创新,切实提升农业部门行政效能;以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为目标,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农民创业园、农业创客空间、农村电商孵化器等各类农业互联网创业平台,鼓励探索众筹、众包、众创等模式。

你们提出的“建立新型智慧互联的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参与搭建全国联网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的建议很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10条措施》,明确提出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新建或改造升级等方式建成至少1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在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区域性集散地等布局、建设一批适应不同农产品储运需求的产地预冷、保鲜及销地冷藏、冷冻设施,基本满足高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我们还将在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牵头拟定的《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花卉、果蔬、野生食用菌、肉类、奶制品等为重点的冷链物流,打造面向全国的高原特色农产品“72小时冷链物流服务圈”。

虽然我们是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作出的答复,但离你们的期望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请给予谅解!最后,再次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5月23日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