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0195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农业厅办公室       2018-09-30 11:47:02 【字体:
【字体: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

和意见办理情况的函

 

尊敬的张秉位代表:

    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第0195号“关于请求加大洱海保护治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交由我厅办理。经认真研究,现将涉及农业部门职能范围内的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增加资金投入。2016-2018年,每年争取中央资金投入6000万元在洱海流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控、试验示范推广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增加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率,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农业技术模式。实施洱源县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投资2979.3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540万元、州县120万元、企业自筹1119.32万元),完成三营牧场面积1000m2牛粪干化棚堆场一个,建设沼液输送站一座;完成500m2库房、500m2生产厂房、500m2发酵厂房、300m2蒸汽消毒厂房、500m2产品库房、1600m2出菇房一座,300m3沼气工程1座以及部分设备设施。有效的推进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

(二)开展“两减”行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和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植保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2017年,在洱海流域右所和邓川两镇创建化肥农药减量示范20212.82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44万亩,其中大蒜7万亩,蚕豆8万亩,大麦5万亩,小麦0.5万亩,油菜1.5万亩、水稻14.0万亩,玉米8.0万亩,在洱海流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13.8443万亩次。示范区平均施用化肥(折纯)6.93kg/亩,比2016年同片区施用化肥(折纯)9.63kg/亩减少2.7kg/亩,减量达19%。使用农药商品量4331.4kg,折百量923.2kg,比常规种植同面积使用农药商品量4988.5kg,折百量1253.5kg,减少农药商品量657.1kg,折百量减少330.3kg,商品用药量减13.2%,折百量减26.4%。制定洱源县3.5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方案,完成有机肥发放5600吨,发药31万袋3163.4kg。

(三)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对洱海流域禁养区外的30家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场,均按规定完善消毒池、化粪池、沉淀池和排污沟等粪污处理设施,做到雨污分流,同时对牛粪、污水等及时进行收集、清运,无恶臭和养殖场所产生的养殖废弃物渗出,圈舍清洁卫生。建成畜禽粪便收集站15个。加快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积极引导河流、湖泊附近养殖户向外发展,配套建设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家畜厩舍改造和化粪池建设。2017年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共收集畜禽粪便60058吨,有效降低化肥使用量带来的农田环境污染。

(四)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进一步加大示范和政策引导力度,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2017年,示范种植青贮玉米17060亩,完成全株青贮玉米及农作物秸秆青贮90164吨。引导生产种植者积极主动回收、清理农业残膜。严禁使用0.01mm以下地膜,从源头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

(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大蒜种植,逐年减少流域内大蒜种植面积,制定了《洱源县流域内大蒜优化种植发展意见》,禁止在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及周边范围内种植大蒜,引导大蒜种植向流域外适宜区域发展。大力推广大蒜生态种植,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缓释肥替代速效化肥,色诱性诱光诱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三替代”技术。实施洱源县洱海流域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投资340万元,在三营镇、右所镇和邓川镇种植青贮玉米1.7万亩,收储(加工)5.1万吨全株青贮饲料。

(六)养护水生资源。洱海流域内养殖池塘推广净水渔业、渔菜共生等生态养殖模式,加大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鼓励和指导利用库塘水域资源,种植各类水生经济作物,达到以塘养塘节约政府投资的目的。进一步加大土著鲤、裂腹鱼、滤食性鱼类的增殖放流力度,在西湖、茈碧湖、草海、海西海和弥苴河等主要水域进行增殖放流,以滤食性鱼类和土著鱼类为主,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为辅,2017年完成繁育洱海春鲤水花50万尾用于增殖放流和推广养殖面积200亩。

二、下一步工作

(一)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以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品种结构,发展需肥少、用药少、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农作物绿色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严格控制奶牛、生猪养殖规模,推广生态养殖,配套环保设施工程,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依托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基地由自主广泛的商品生产逐步向农产品初、精深加工专用原料生产方向转变,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以确保农业增产增效。

(二)继续抓实畜禽禁养限养。按照“调结构、优布局、提质量、培特色、重生态”的思路,对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完成转移搬迁,在限养区内发展标准化规模集中养殖,推进种养结合,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三)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不断拓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经费渠道,探索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落实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完善投融资体制,拓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等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种植业减量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秸秆高值利用、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农村生活污染处理等为重点,扶持和引导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探索形成产业相互整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和生态布局。

衷心感谢您对农业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附件:1.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2.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反馈表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8月21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波 65749405)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