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第68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农业厅办公室       2018-09-30 17:13:56 【字体:
【字体:


云农201853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680号提案的答复

 

李志强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辐射中心的提案已交由我厅会同省委网络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商务厅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辐射中心的战略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015年7月,我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各副省长为副组长,省级政府部门主领导为成员的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8月,印发《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21号)。四年来,我厅高度重视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辐射中心的打造,重点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辐射中心的战略研究,出台相关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有关战略和实施意见的研究,牵头制定了《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云政办发〔2017〕7号)、《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云政办发〔2017〕35号),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云政发〔2016〕107号)、《云南省信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云政办发〔2016〕146号)、《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规划》(云发〔6号〕)、《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十三五”规划》(云政发〔2017〕25号)、《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云组通〔2018〕3号)。二是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及各兄弟单位联系,做到信息共享。三是实施好十大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三区”建设行动、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科技装备提升行动、绿色发展行动、品牌培育与市场拓展行动、开放农业升级行动、产业精准脱贫行动、深化农村改革行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为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辐射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举办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辐射中心高峰论坛”的建议

您提出的举办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辐射中心高峰论坛”的建议很好,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院校、企业联系,建设完备专家库,加大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指导力度。2017年以来,为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合作倡议,进一步推动实施《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澜湄合作第二批合作项目清单》,分别于2017年4月11日,在勐腊县召开了澜沧江-湄公河农业合作暨中柬老缅泰村长论坛,和2018年4月11日至12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举办了农业农村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澜湄合作村长论坛。论坛坚持“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澜湄合作主旋律,各方就加强次区域农村合作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讨论,形成了务实合作成果,迈出了澜湄农业农村合作全面发展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根据把云南加快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结合我省沿边开放经济带发展规划,按照将沿边开放经济带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推动沿边地区联动内外协作发展,提升开放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我省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格局,我厅积极参与组织实施了中德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云南农村综合发展项目。与诺贝尔奖得主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尤努斯博士就推动滇孟农村扶贫进行深入沟通,孟方已与我省大理州开展合作项目试点,从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培植、开拓产品市场方面探索云南农村发展和扶贫工作模式,为全球农村扶贫提供典范。

三、关于加快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农业信息队伍建设的建议

您提出的加快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农业信息队伍建设的建议很好,对我省实施农业人才队伍提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我省重点建好三支队伍。一是建设好“三农”干部队伍。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升工作本领,努力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建设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推动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政策规定,完善农业科技人才的使用、服务、评价、考核制度,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农业科技队伍。三是建设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和农业信息队伍。利用省委组织部牵头搞的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把懂农业、爱农业的基层干部选拔到有关院校学习培训,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利用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服务“三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鼓励扶持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四、关于依靠“互联网+”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议

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第三次浪潮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跳出传统农业框架,用移动互联、万物互联思维来谋划产业,设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积极推动物联网、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对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流程,重构农业新商业模式,提升农业内部运营效能与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为社会提供全要素整合、高效率发展的跨界农业产业新业态。

(一)搭建覆盖全省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

一是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农村电商发展。2015至2017年期间,我省56个县(市)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其中包括48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二是落实兴边富民要求,在全省实施“电子商务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安排资金在沿边8个州市、25个县、110个乡镇、2159个行政村开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工作,2016年底实现了沿边乡镇全覆盖。

三是全力构建从省到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在省、州市、县区、乡镇和行政村五级开展以人才培训、政策宣讲、小微企业孵化、产品代运营、品牌推广、生产指导、物流组织和园区建设等电子商务相关链条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截止2017年8月,全省已建立1个省级,14个州市(昆明、昭通正在建设中),104个县区,586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站),371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其中沿边乡镇和贫困乡镇全部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站)。

(二)引入电子商务巨头提升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2015年以来,云南先后引进了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国内电商巨头,建立了政企战略合作协商协调机制,为我省农产品“走出去”发挥了快捷途径。

一是阿里巴巴以支农惠农为重点,助力我省农村电商。2017年2月,云南省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合作委员会,将电商扶贫列入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农村淘宝业务在全省全面铺开,独立建设31个县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1490个村级服务站,拥有1409个淘帮手。每个村日均交易单量22单,月平均60万单,每月服务村民近25万人次,月均交易额超8000万元。仅2016年“双十一”当天交易额就达4000万元,居全国前10位。“淘宝特色中国”在云南开设了曲靖、玉溪、楚雄、大理、丽江、迪庆等13个地方馆,开馆规模位居西部第一。同时,阿里巴巴集团高管还在我省开展时代前沿知识讲座、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峰会等活动,受训人员超过7万人。

二是京东以渠道下沉为战略,助力电商精准扶贫。京东以自营式电商企业发展模式,在昆明举办“精品云南一县一品”品牌企业入驻京东系列活动,为云花、云茶、云咖、云酒、云果、云菜、云药、云畜、云鱼等高原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在云南部署了53个县级服务中心,主营家电品类京东帮服务店84家,招募推广员3147人,覆盖全省4250个行政村,覆盖人群3300万人,集中解决了农村产品品类少、假货多、价格高、售后难等问题。开设了云南扶贫馆等9个云南特产馆,助力云南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和推广,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昆明市呈贡区设立了中小件综合仓及分拨中心,总仓储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配送大车50余辆,自营配送站点164个,校园服务店26个,自提点199个,区县覆盖率100%。

三是苏宁以共建美丽宜居乡村为核心,助力电商精准扶贫。苏宁秉持“注册在当地、服务在当地、就业在当地、纳税在当地、造福在当地”的五当模式,在我省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工程,开展“互联网+富美乡村”电子商务行动,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截止2017年底,苏宁在云南开展线上商户落地活动开设60家直营店,全面参与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建设,开设了6个地方中华特色馆,在全国1500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发布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供求信息,扩大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在昆明空港物流园区购置土地204亩,建成50000平方米的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业务。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1.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商网络体系。按照国家部委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全省有条件的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将综合示范与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和电子商务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统筹结合,形成云南农村电商发展“一盘棋”的格局,实现全省所有州市、县区、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全覆盖。

2.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快递服务网络。引导利用现有客运站、交管站、收购站(点)、乡镇邮政局(所)等设施和已有存量用地,实现农村物流共建共享。支持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的合作,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鼓励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整合配送模式,避免重复配送、多头运行。

3.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农村电商。扶持和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电商主体,充分发挥电商扶贫作用。结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际,确立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推动“一县一品”农村产品规模化、差异化、品牌化上行。深入推广“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物流企业+加工企业+电商企业”的农产品上行模式。

4.进一步聚焦农特产品上行精准扶贫。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我省“绿色食品牌”的总要求。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我们正在重点推进农特产品上行工作。

一是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网络诚信、产品溯源、知识产权保护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直供平台建设。平台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方面是构建全省性基于生产者的统一农特产品数据库;另一方面是对接京沪等重点市场、阿里、京东、商超、批发市场等多渠道实施交易。

二是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县工作。在全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县工作,学习借鉴睢宁县沙集模式等电子商务先进模式,采取举办展示展销会,设置网点,强化与国内电商合作等方式培育拓宽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上行。

三是积极对接阿里盒马、京东生鲜、上海易果、上海菜管家、敦煌网等知名电商和新零售平台,组织我省企业、农产品入驻上述平台及渠道。

四是充分利用阿里、京东等现有合作平台推介“绿色食品”。依托京东商城“中国特产·云南馆”、“中国特产·云南扶贫馆”,已上线云花、云茶、云咖、云油、云果、云粮等近220款高原特色产品,关注度及销量在各类地方特产馆中名列前茅。普洱茶、三七、滇红、食糖、坚果等产品已入驻阿里淘宝特色中国云南馆。  

五是推动阿里集团在我省启动兴农扶贫项目。阿里集团计划对入选兴农扶贫项目的产品和运营企业开放兴农频道及开通兴农扶贫政府官方服务站,并给予流量和阿里系销售渠道内的多维推广及支持。我省是阿里集团首批确定的4个省级区域之一。

六是推动阿里集团在我省新增更多的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站。

五、关于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强化农产品流通功能的建议

随着我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强化农产品流通功能,已成为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2005年起,我省对鲜活农产品运输实施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政策。目前,共有12个大类300余种鲜活农产品享受该优惠政策。结合全省花卉、野生菌、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牧等产业发展规划,将在生鲜农产品主产区、区域性集散地等布局、建设一批适应不同农产品储运需求的产地预冷、保鲜及销地冷藏、冷冻设施,基本满足高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支持建设“全温控”立体自动化冷库、移动式冷链加工厂等新型冷链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应用标准化、智能化及绿色节能冷链仓储、运输等设施设备,完善与城乡物流体系相配套的冷链仓储和运输服务,加快发展昆明至内陆其他省区的冷链物流班列和中亚冷链物流班列,提升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流通加工和运输比重。支持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牵头建立面向东南亚、辐射西南地区的海产品冷链物流贸易网络。鼓励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商贸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整合冷链物流上下游资源,优化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构建高效率、低成本农产品冷链物流集配网络。结合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部署精神,我省研究支持绿色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绿色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扶持。

针对我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实际重点加强一是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品种目录,将水产品冻品等纳入“绿色通道”政策目录。二是考虑到发展冷链物流的公益性以及我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实际,争取省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对我省物流企业统一规划建设或改造升级现代化、智能化冷链基础设施,购置标准化及绿色节能冷链仓储、运输等设施设备和运营开行国内冷链物流班列给予扶持。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822

 (联系人及电话:陈友云 65653570)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