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农种植〔2018〕49号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第691号提案的答复
陈穗云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科学推进生物防控绿色植保的提案,已交由我厅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各级农业部门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和技术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有效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减轻了生态环境污染,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绿色植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通过近年来的宣传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统防统治措施以及开展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工作,我省广大群众绿色防控意识大大增强,绿色植保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农民对绿色防控、病虫识别能力和用药水平不断提升,黄蓝板等以前送都不用的绿色防控用品现已会去主动购买使用,盲目施药现象得到一定遏制,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不断提高。由最初在蔬菜上应用已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果树、茶树等20多种作物。2017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实施绿色防控示范面积25.5万亩,辐射带动1649.57万亩,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5%,较2014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37.3%,圆满完成了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7%的目标任务。
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日趋成熟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优化组合生物、理化、生态等各类防控技术,实现了绿色综合防控。已经形成玉溪、曲靖的蔬菜,普洱、临沧的茶叶,宣威、会泽的马铃薯,昭通的苹果,砚山的辣椒,云南核桃、坚果等特色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带。总结出了如勐海县稻+鱼+鸭+蔬菜+灯+统防统治、腾冲县“四诱”+稻鱼稻鸭共栖+烟蚜茧蜂治虫+生物多样性、元江县火龙果实蝇健身栽培+生态调控技术+实施诱杀技术+优化农药品种组合等一系列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我省的绿色防控工作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多次在我省召开了现场培训和观摩会,2018年1月《农民日报》也对我省绿色综合防控典型经验进行了报道。
三、绿色防控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近年来不断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绿色效益不断凸显。2017年,全省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2.3%,每亩减少化学农药2.24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1.23%,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按照我省农业系统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省农药使用商品量为4.81万吨(折百量为1.80万吨),较2014年减少10%,年均减少3.3%,连续三年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农药使用量的减少,有力保障了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整体品牌和“云系”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虽然我省绿色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技术应用、组织方式等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从政府的层面来讲,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力度不大;从广大农民的层面来讲,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积极性不高,加上现阶段的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多数靠政府和项目投资来支撑,主动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政策支持不足。由于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产品投入成本较高、见效慢,农民接受程度较低,而我省未制定出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专项扶持政策,缺少绿色防控扶持具体措施,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上出现瓶颈,造成示范点多面少、辐射作用小的现状。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我省省级财政每年仅打捆安排600余万元的粮食病虫害防控经费,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有害生物监测及设备运行缺乏专项经费支持,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存在有害生物防控经费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导致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重粮作、轻经作”。
四是植保标准化程度不足。我省植保标准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测报技术规范、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标准体系还不完善,无法满足生产实际需求。
五是部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不足。现阶段绿色防控技术积累主要倾向于虫害防控,而草、病害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造成了我除草剂、杀菌剂使用量偏大的现状。
希望您今后继续关系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