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5月20日,走进勐海县布朗山乡结良村委会腊赶村,只见宽敞的水泥硬化路面,把村寨与柏油路面的乡道连为一体,绕村而过的小河,已经修建好了坚实的防洪岸堤。村寨内,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已经修到了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
这个昔日因基础设施较差,村民出行不便、村内脏乱现象突出的布朗族贫困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2016年11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上海市、云南省确定松江区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扶贫协作。腊赶村在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帮扶下,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
沪滇扶贫协作,如温暖的东风吹拂在边陲勐海大地上,在两地之间不断谱写着携手奔小康的动人乐章。
互助交流 架起爱心桥梁
距布朗山乡政府40公里的腊赶村民小组位于结良村委会,2014年全村61户261人中,就有41户171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沪滇扶贫协作以来,通过援助项目投入800万元和当地政府的配套资金,为村寨修建了1710.2米的硬化水泥路、1284.6米的景观及排水沟,并对421.5米长的一段绕村河道进行改造,结束了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村里安装了40盏LED节能路灯,建盖起了一栋198.32平方米的村集体活动房,修建起了篮球场等村民活动场所。同时,根据村寨生态茶叶品质较高的实际,项目实施部门从800万元的项目资金中,专门拨出25万元购买茶苗,免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并与茶叶收购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村民的产业发展。
通过项目扶持,如今的腊赶村产业发展有了保障,家家户户都盖起琉璃瓦顶的新房,村民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过去一到雨季我们就提心吊胆,生怕下大雨导致小河涨水。”临河而居的村民岩应少对记者说。他们几家村民的房子由于靠近河边且又在村头,每年雨季,暴涨的洪水就会灌进房屋,家中变“鱼塘”。如今,通过沪滇协作项目对河道改造,并修建起了2米高的河堤后,洪水灌不到村里来,他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沪滇扶贫协作开展至今,上海市松江区进一步加大对勐海的支持力度,扩大扶贫协作范围,勠力同心,加快了勐海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据统计,2018年勐海县受援上海财政和社会帮扶资金3829.3455万元,涉及55个项目。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互访频繁,松江区先后派出专家团35个、调研组514人次到勐海开展沪滇协作对口帮扶调研,深入调查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签订框架协议1个,乡镇签订结对协议11个,企村签订结对协议22个。
同时,双方开展干部人才双向挂职工作,松江区选派3名干部到勐海县挂职,松江8名志愿者服务于勐海县西定乡及水务、住建、人社、教育等部门,派出8名教师和39名卫生专家到勐海县开展工作,累计为勐海县培训基层专业人才1684人。勐海派出4名干部到松江挂职学习,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派出33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松江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交流。
在勐海脱贫攻坚一线,参与沪滇协作的松江区干部和志愿者用真心和真爱,让大山里的人们露出了开心的笑颜,为加深两地间的交流合作,架起了一座座爱心桥梁。
心手相牵 共谋帮扶协作
地处边境一线的勐海县西定乡暖和村,辖东暖大寨、回糯、旧赛、东和、哈普新寨等19个村小组,聚居着哈尼、佤、拉祜等少数民族,全村736户村民就有326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地处偏僻的东暖大寨,出行难一直是制约着这个39户人家的村寨发展的瓶颈。
松江区与西双版纳州开展扶贫协作以来,东暖大寨的出行难不仅在滇沪扶贫协作项目帮扶下得以解决,而且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跃升至7000余元。
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入驻暖和村以来,投入了526.53万元资金,修建和完善了每个村小组的道路。道路的改善,吸引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外及州内商家进村购买茶叶、果蔬,以及农特产品,打开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一次次的到访,一份份的协议,体现心手相牵的手足之情。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4批22名医生来到勐海县人民医院后,帮助急诊、儿科等4个科室成为省级重点专科。他们在临床一线接诊2000多人次,开展手术500多台次。
“各位上海专家参加了我们医院大病集中救治一人一档一方案,使很多需要大病集中救治的病人,在县里就得到救治。”勐海县人民医院院长牛涛对记者说,2018年7月,来自松江区的12名医生,跨越近3000公里,深入勐海县疾控中心和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了携手奔小康行动的超强执行力,也是一次充分体现上海效率、松江效率的行动。
一次次的对接,让两地建立起了产业扶持发展绿色通道,为贫困户带来了福音。
上海六尘茶道有限公司成立西双版纳玉海茶业有限公司,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茶厂,并与58户贫困户签订茶叶收购协议,带动171人稳定增收;上海协鑫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开发光伏农业太阳能发电;雅戈尔集团(上海)投资28058万元用于勐海汉麻厂转型升级项目;勐海甑禄米业有限公司、勐海标培农业专业合作社、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芒嘎拉茶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在上海进行农产品展销,销售收入31.67万元,开创了勐海农产品进入松江的新局面。
2018年,上海松江区与勐海县联合举办了5场专场招聘会,帮助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岗位,协助用人单位招到所需人才,为供需对接牵线搭桥。同时举行就业岗位推介、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现场会10场次,达成用工协议531人,转移就业46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78人。
按照“培训一人、输转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勐海县进一步强化与上海市松江区劳务协作对接,共开展培训68期6141人次,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可持续增收问题。目前,全县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201人次,并通过开发1018个乡村服务岗位,安置了46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特殊困难群众收入稳定。同时,组织3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子赴上海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组织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子赴深圳接受优质职业教育。
明确了协作帮扶脱贫、携手共奔小康的目标,立足长远,以规划引领项目落地实施。两地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勐海县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建立精准对接机制,深化结对帮扶关系,加强落实力度,规范扶贫协作工作推进。
目前勐海县中、小学校与上海8所学校签订帮扶协议,松江区8所医疗机构分别对口支援勐海县8个医疗部门,松江区立达中学与勐阿镇中学两地学生干部40人开展夏令营活动。松江文广局赴勐海开展群众文化培训工作,携手加快推进勐海在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交流互通等方面的建设;勐海县选派出相关部门人员,赴上海社科院参加文化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戴振华 文/图)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