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龙陵:精品农业土生金
来源:保山日报       2019-12-06 08:27:39 【字体:
【字体:

初冬时节,在龙陵农村采访,听得最多的词儿是“精品农业”,感受最真切的是“土能生金”。

“要干就得干精品。为啥?同样一亩地,收入一年顶得上老做法的4年。”正在地里收割贡菜的龙陵县镇北社区村民陈兰芬,快人快语地把一年的收入账算得门儿清:她家4口人2劳力耕种着3亩地,种了3亩烤烟,收了烤烟种了3亩贡菜,烤烟亩均产值4600余元,经初加工的贡菜亩均产值8000多元,每亩地年产值达1.26万元,按老传统每年种一季水稻一季麦(马铃薯),亩产值3000多元。“不干不知道,干了才晓得精品农业土生金。”

2018年,镇北社区引进玉溪天丽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产业,种植烟后萝卜、贡菜、雪里红200余亩,为种植户带来180多万元的收入;引进龙陵县绿库源蔬菜种植公司,向公司流转土地204亩,种植芦笋、紫菜、灯笼辣椒等精品蔬菜200余亩;引进龙陵县丰胜公司种植油菜200亩,亩均产值达2000余元;共吸纳60多名村民到基地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

“精品农业真是一举多得,合作社经济实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亩租赁的土地也有100元的收益,村民赚钱翻番了。村民原来靠传统种植每亩年收入也就3000元上下,现在亩产值突破万元,还可以不离家就在种植基地打工,每人每月收入1500元至2100元不等,挺实惠的。”镇北社区总支书记赵华彩介绍。

“同样是下田,往年是农民,今年来上班。”村民杨惠美流转土地3.5亩,每年地租收入3500元,杨惠美被绿库源公司招收到蔬菜种植基地务工,每月1500元工资,有时还有加班费。“一个农家妇女不离家就挣这么多,下班后还可以操持家务,还要干啥哩。”杨惠美一番话引来大伙一片笑声。

龙陵县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向种养业大户转移,全县共流转土地8.01万亩,其中:发展精品农业4万余亩,(石斛2.02万亩、褚橙1万余亩、反季蔬菜5000余亩、热带干水果5000余亩),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出34户,涉农专业合作社467个,实现了建制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基本形成“乡乡有园区(基地)、村村有产业、产业有龙头、农户有依靠”,龙头企业既经营车间又经营田间的现代精品农业格局。2018实现农业增加值22.1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9元,分别增长6.2%、9.5%。

龙山镇河头社区是远近闻名的“石斛村”,目前,全社区紫皮石斛种植面积1060亩,石斛鲜条产量250吨,产值750万元。全社区915户村民有800余户加工石斛枫斗,每户每年加工石斛枫斗收入6000元至2万元不一,石斛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左右,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87元,从贫困中出列。村民郭云学种植石斛4亩,今年产石斛鲜条2800公斤,每公斤产地价44元,实现收入12.32万元,加上夫妻俩加工石斛枫斗的收入,全家总收入达15万元,摘去了贫困帽。社区总支书记杨庆陆自豪地说,精品农业让河头从穷村变富村。河头已初步建成一个集石斛种植、产品初精加工、科技示范、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现代精品石斛产业园。

平达乡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大户带小户等发展模式,发展姬松茸(巴西菇)产业。全乡已建成种植大棚300多个,可使用种植面积15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200吨,实现产值1100万元,是闻名滇西的食用菌产业聚集地。经初加工的干姬松茸通过电商平台发货到广州、厦门的中介商手里,再由他们精包装后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姬松茸走出国门赚“洋钱”,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巴,种植姬松茸让我发了家。”在平达乡平安社区大新寨的一间作坊里,记者见到了一对夫妻正在水池里洗姬松茸,丈夫杨德昌告诉记者,“这几年姬松茸市场价格平稳,鲜菇每市斤产地价稳定在9至10之间,每个使用面积500平方米的大棚,年值达3万元至4万元之间。我和妻子经营着3个种植大棚和1个年加工鲜菇100多吨的作坊,每年有30多万元的收入。”杨德昌牵头成立了龙陵县德昌姬松茸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户18户,以为每户种植户提供8000元至1.5万元建棚款,产品包收购,所垫资金在交售产品中扣除的方式,发展联营户15户种植姬松茸27个大棚,构建起“专业合作社+联营户+农户”的经营模式,“抱团”闯市场。种植户每年有几万、十几万元的收入,常年吸纳1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力加入到产业链上,拓宽了增收路子。

记者手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主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到实惠。龙陵人多耕地少,不是农业大县,农业的出路不在“大”而在“精”。实践证明,发展精品农业是一条正确的路子。近几年全县农民增收势头强劲,每年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长,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29元,同比增长9.5%,精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土能生金,着力做好精品农业文章,让每一寸耕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和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这就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农民积极参与,龙头企业持续发力。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