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决战决胜在今年——各地积极推进脱贫攻坚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0-03-06 15:11:22 【字体:
【字体:

  新华社记者

  “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脱贫攻坚工作这样强调。

  矢志攻坚

  海拔2000米的云端上,坐落着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2003年以前,人们进出村庄全靠架在悬崖上的“天梯”。2012年,当地打通一条长约8公里、宽不过1米的骡马道,一度成了村里通达外界的唯一通道。2016年8月,一条跨度750米、在800米高空横跨的索道建成,开始用于运送货物。

  古路村今年打算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目前种下了1000亩花椒,还改良了10多万芽核桃。“壮大产业规模,才能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不能被疫情牵着鼻子走。”她说,堰道维修、人饮水管保护、蓄水池建设、通组路硬化……未来一年的日程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大寨村贫困户杨学芬今年50岁,过去在外收废品维持生计,现在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跟着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加工刺绣,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这个年纪都能足不出户就业,一年四季有活干,身边的妇女都参与进来了。”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节节高。“硬化路、节能灯、村民活动中心……这几年,农村社区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年近七旬的吐依哈尼别克·艾肯别克说。

  如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已进入巩固成果阶段,吐依哈尼别克家中有了水冲式马桶、热水器,他高兴地说:“以后,我再也不用大冬天里去外面上旱厕了。”

  精准扶持

  4日上午,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军田村的小微企业——腾翔竹签加工厂一片繁忙的景象:机器轰鸣声中,竹木转瞬间变成了竹签、牙签。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我愿意敞开工厂大门,让更多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竹木加工厂的老板欧阳成说,厂里现在解决就业4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6人,他们脱贫之后还要继续努力奔小康。

  江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贫困人口“要么有产业和就业、要么有兜底”的工作思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小微企业开设扶贫车间,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鼓励乡村旅游开发……产业扶贫让持续增收有保障,稳定脱贫有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三农”工作,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

  从外债10多万元发展到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向阳庄村向着阳光和小康一路奔跑。就在前两天,卢氏县、嵩县等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志着河南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了也不能松劲,村里还要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向着乡村振兴冲刺。”对于村里的未来,赵会杰充满了干劲,“我们村将在地下建药材储备库,地上建药材加工厂和综合农贸市场,村民都可以参加进来,巩固提升脱贫效果。疫情一过,项目落地!”

  这两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正忙着走家串户,收集群众创业担保贷款申请。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马天龙所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还有东乡族自治县、临夏县两个贫困县,66个贫困村和3.24万贫困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成了各地扶贫干部的座右铭,指引着各地干部群众走向最后的胜利。

  广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平均每年减贫超过100万人,目前仍有24万人未脱贫,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每天都是一个‘作战单元’。在黄文秀事迹感召下,我们以大决战的信心、倒计时的节奏,确保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百色市乐业县副县长马天祥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说,设立农牧民生态管护岗位,在推动生态保护的同时,让公益岗位日渐成为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目前逐步形成以生态保护助力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促进生态保护的“生态脱贫”之路。(记者:侯雪静、吴光于、周楠、王博、宋晓东、王靖、孙哲、汪军、何伟、李琳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