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楚雄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不动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州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益逐步显现。截至2020年9月,全州共完成2019年度农田建设16.07万亩,占计划数的100.63%;建成高标准农田10.22万亩,占计划数的100%;完成高效节水灌溉5.85万亩,占计划数的101.67 %;完成投资25553.96万元,占计划数的116.42 %。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7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280.53万公斤、油料产能79.41万公斤、其他农产品产能3221.05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4.31万户,受益农业人口21.55万人,受益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总额9684万元。
二是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要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优势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园区紧密结合。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36亿元,建成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八个优势产业基地53个,其中,蔬菜20个、水果18个、核桃1个、其它产业等14个。项目区涉及种植面积9.5万亩,创造产值2.56亿元,极大地促进了优势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2020年项目计划投入1.65亿元,建设八个优势产业基地56个。
三是培育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项目区投入2462.39万元,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个,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5个、农业龙头企业3个,农民合作组织6个,家庭农场4个,项目区涉及种植面积1.4万亩,创造产值1.19亿元,为农业招商引资,培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是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使耕地水土流失、酸碱化、有机质下降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采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等土壤改良方式,保护和提高地力,防止农田污染、耕作层破坏和地力衰退,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五是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有21个项目优先支持贫困地区,项目建设面积10.89万亩,投资总额1.62亿元,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投资总额1753.93万元。据统计,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涉及受益贫困户6775户、25633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5536人。(云南省楚雄州农业农村局供稿)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