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红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云南省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提案(第120300073 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科技下乡力度,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一)强化统筹,持续加大产业技术专家帮扶力度。先后印发了《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农业科技人员挂联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加强产业扶贫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工作。
(二)重心下沉,切实帮助贫困县解决产业技术问题。充分调动各级科研、教学、推广人才资源,鼓励农科专家和农技人员重心下沉,深入贫困县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截至6月30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先后派出技术团队586批1911人次深入88个贫困县,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345个,开展技术培训379期26451人,推广技术160项,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05个。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深度贫困县科技助力产业扶贫。聚焦脱贫攻坚,强化科技教育职能,助力怒江州、迪庆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三区三州”云南服务团到“三区三州”和未脱贫县开展服务22批,197人次,举办培训班18场次,培训1228人次,发放培训资料8900余份,编制了三区三州(怒江州、迪庆州)农业产业发展科技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
(四)因时制宜,积极开展远程农民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主阵地和专门机构的作用,把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利用作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手段,动员引导广大农民通过“云上智农”手机APP、“农广在线”手机APP、“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等权威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适用技术网络视频直播、课件学习、在线练习、线上辅导、专家解答等在线学习,不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截至目前,全省在云上智农上线直播课件64个,64名专家直播远程上课,8.3万人注册使用云上智农APP。
二、积极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落实《“数字云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通过“补短板打基础、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三步走,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优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一)加强骨干传输网建设。推进国家级干线和省级干线融合,实现州市与骨干网互联大带宽电路一跳直达,降低传输时延,为5G提供可靠的承载网络。持续增加光缆出省方向和路由,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持续开展骨干传输网络网格化演进。目前全省出省光缆27条,光缆线路长度192.76万公里,互联网出省总带宽能力达22Tbps。
(二)积极推动宽带建设。持续提升城乡宽带能力,推进农村地区城乡宽带“双提升”专项行动,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同网同速。今年争取到中央资金开展第6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城市老旧小区光纤改造,城区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500M,部分地区提升至千兆。全省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普遍提升到200M。全省已建成光纤宽带端口1979.2万个。
(三)加强移动网络建设。持续扩大4G网络覆盖范围,大力发展5G网络建设。全省4G基站达到20.3万个,今年新增6000余个,覆盖所有行政村和87%的自然村(20户以上)。现已建成5G基站3443个,在建6000余个。加快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基本覆盖行政村。全省窄带物联网基站(NB-IOT)2.3万个,连接数521万个,物联网基本覆盖行政村以上区域。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全力建设“数字云南”的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实施新基建战略的发展机遇,在涉农领域全力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全面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
(一)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贯彻落实省建设“数字云南”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编报了《云南数字农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云南数字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数字云南”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报送的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项目20个;积极抢抓新基建战略的发展机遇,梳理汇总全省农业农村系统122项新基建项目,内容涵盖云平台、数据中心、物联网、数字化生产管理、冷链物流信息化、农产品交易平台等方面,计划投资额约200亿元;开展前期课题研究,提出规划提纲,委托云南农业大学正在编制《云南省数字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
(二)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工程。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将我省列为第二批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制作悬挂“益农信息社”标识牌11583个,其中中心站36个、标准型2000个、专业型1666、简易型7881个,覆盖率达96.5%。村级信息员累计培训数量4.36万人,累计发布信息568.95万条,注册用户有13.76万个,其中系统管理员1714人,企业信息员5474人,村干部1176人,专家 1151人,其他注册用户128144人,同时做好培训表彰和宣传引导。
(三)持续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围绕八大重点产业,启动建设4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在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普洱等州(市)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进行重点指导,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农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应用于一体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农业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并向数字集成化、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农业定制化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路子在全省推广,促进数字农业发展。
(四)启动“数字农业”试点。结合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启动思茅区、开远市和宾川县三个“数字农业”试点。在三个试点县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支持“一县一业”示范县、绿色食品牌基地、“10大名品”企业进行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逐步将数字化建设与产业基地、产品和品牌结合。
(五)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遴选100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任务。为突出建设效果和示范效应,综合考虑我省数字农业试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项目开展情况,初步推荐了开远市、凤庆县、玉龙县、砚山县、宜良县、思茅区等6个县(市、区)作为云南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六)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以数字化为基础,智慧化为方向,智能化为手段,按照“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的基本路径,以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抓手,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库,搭建农业农村监督管理平台和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数字农业模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推进科技下乡。组织科技下乡服务队,坚持把物资送到农村地区、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当好服务队员,同时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结合农业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实用技术培训。
(二)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2020年底,实现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全省益农信息社达到“六有”标准,能够全面开展“四类”服务。
(三)加快推进试点示范。抓好“数字农业”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推动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的改造、提升、运营工作,使之成为云南农业大数据的总入口和总出口,发挥数据汇聚、数据存贮、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数据生产作用,夯实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省农业农村厅工作的关注支持,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对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附件:1.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2.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3.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