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沪滇协作典型案例】聚焦“五类人才”,促进劳务协作再上台阶
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2021-12-04 19:43:54 【字体:
【字体:

“气候不适、交通不识、人头不熟、语言不通、技能不匹配、饮食不习惯”等,是造成云南劳动力用工稳定性差、流失率高、人岗匹配度低的主要原因。上海市引导援滇干部和机构通过“打造专业人才、培育特技人才、培养适配人才、发现技术领军人才、培训农村电商人才”五大举措,抓实劳务协作工作,聚焦“五类人才”,促进沪滇劳务协作再上台阶。

“职教联盟”两地并进

精准打造“专业人才”

以沪滇“职教联盟”为平台,发挥上海职业教育的特色辐射作用,为云南省贫困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根据上海市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实际,打通职业教育、实习锻炼、上岗就业通道,开展“订单式”培训。

自2017年上海市正式启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以来,上海市30多所中职校在沪滇联盟的统筹协调下,聚焦精准扶贫,多方联动协同推进,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共有序招收建档立卡两后生7461人,并开设专业40多个,成果显著。如:上海市环境学校与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保山技师学院)分别签署了“1+2”和“0+3”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习模式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建设校企合作基地、邀请合作企业一同前往云南调研等形式,整合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等各方资源,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云南合作学校、合作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共育共培新模式,打通学生招录、在校培养、实习实训、在沪就业等所有环节,实现对云南学生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提升了云南学生的教育质量,帮助其在沪顺利就业、幸福生活,并且帮助企业精准培养适配人才,推动行业社会经济发展。

上海在云南以推动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为目标,分层分级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如:推动同济大学在昆明举办了中德同济职业学校,推进昆明市与同济大学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外合作办学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对口帮扶县开办集“校区、园区、社区”三区合一的高等级职业培训学校。以中德职业教育联盟云南示范基地、中德(云南)跨企业培训中心、同济大学巴伐利亚文教部中德职教师资培养云南基地、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等落地为契机,同济与云南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有助于推进云南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推出高技能岗位

培育高素质“特技人才”

精准聚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工作思路,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创新打造沪滇劳务协作品牌,帮助对口地区群众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春秋航空连续在红河州招聘2批空乘人员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人,首批就业的32名空姐月收入达1万多元,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上海市消防局面向云南省贫困地区专项招收消防员,目前37名贫困人口已通过审核录取。

2021年11月,沪滇对口帮扶云南盲人按摩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养志康复医院顺利结业。该项目是上海市残联对口帮扶项目,由云南省残联组织35名农村户籍的盲人按摩师到沪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研修班聘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专家授课,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教授和实践教学指导。

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还组织了专项招聘活动,邀请本市优秀盲人按摩师进行经验交流,邀请盲人按摩机构负责人传授经营知识和营销理念。经募集遴选,本市7家盲人按摩机构参加招聘,送岗上门,为云南盲人实现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

围绕适宜产业梯度转移

培养“适配人才”

借助长三角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建立大自贸区的时机,考察上海产业调整方向。利用云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位置,将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转移落户云南,有针对性的在云南进行产业配套。尤其是劳动密集产业有助于促进云南就业水平,实现困难群众的当地就业和就业的稳定。

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正式投产,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TV、遥控器、耳机、IoT等智能终端产品,该产业园一期年产能2000万台,二期年产能3000万台,目前拥有工人1000多名,未来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达3000余人。

通过技能大比武

发现“技术领军人才”

依托优质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做好选手集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工作。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作用,为技能劳动者提供展示交流平台。

上海市环境学校积极发挥在环境工程类、机电工程类和生态工程类专业等领域的专业特长,以及作为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和“机电一体化”项目“双基地”的优势,通过双方师资来访交流、线上沟通等方式,不断提升云南合作学校在专业内涵发展、课程科学设置、世赛教练和选手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经市场排摸,上海未来三年有900万套旧居要重新装修,在家装方面用工需求旺盛,目前为止推动上海10大家装龙头企业与云南相关州市合作,通过开展拜师学艺、技能比武,帮助云南培育家装业带头人。

线上线下相结合

培训“农村电商人才”

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效果,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人才培训,通过“案例+理论+实操”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从业者的认知水平和业务能力。

为提高保山市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素养,拓宽就业渠道,上海市闵行区与保山市两地人社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闵行—保山手拉手扶贫职业训练项目。该项目以电商直播培训为主题,旨在帮助保山市青年(大学生)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能力提升及职业指导,以实现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保山市组织保山学院、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山技师学院三所院校学生及保山比顿咖啡企业职工共计300余人参训。

培训分为线上理论培训和现场实践操作培训两个阶段,让参训学员基本掌握电商直播基本知识和实操技能。

上海驭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将以“春笋计划”为核心的贸易新业态培训体系引入楚雄州姚安县,通过两批共计30人的跨境电商种子选手的培养,使零基础人员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公司注册、账号注册、平台规则等跨境电商经营必备的基础知识,带动姚安县贫困青年通过学习与掌握前沿行业技能,具备与沿海地区同龄人同等的发展机会与能力,并帮助有志于进入跨境行业的青年人以低风险、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自主创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