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题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1-05-24 15:00:07 【字体: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七场—云南省乡村振兴专题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了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相关领导发布云南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绍任先生;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宁亚宁女士。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绍任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绍任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段绍任: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晖同志委托,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对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一、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强化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一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省委印发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州(市)、县(市、区)设立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129个县(市、区)的书记全部担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二是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省委、省政府编制实施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和2022年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相继制定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一批政策文件,各州(市)、县(市、区)和省级有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推进落实意见或方案,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加快构建。三是考核制度逐步健全。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每年度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情况,同步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制度。省委每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连续4年的省委1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制定出台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意见,按照年度重点工作,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并组织开展考核,考核结果实行通报制度,并作为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赵嘉 摄影)

二、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省之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各地、各部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脱贫攻坚的过程,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过程,成为农村发生深刻“蝶变”、农民生活“芝麻开花”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过程。

三、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多元发展特征逐渐显现。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农业基础性地位持续巩固。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末的2055.7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598.91亿元,年均增长5.84 %,由全国第14位提升到第9位,首次进入全国前10,占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由3.56%提升到4.63%。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20年,产量单产双创历史新高。全省肉牛存栏810万头、出栏336万头,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4位。生猪存栏3120万头、出栏3453万头,均居全国第4位。肉类总产量416.04万吨,在全国排名由2015年的第11位提升到第7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和菜篮子产品品类丰富、供应充裕、价格平稳、保障有力。二是农业现代化特征初步显现。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速,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产业形态多元。围绕消费升级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2018年以来,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保持了16%的年均高速增长。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有效认证数量分别由2017年的第11位、第8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7位、第3位。蔬菜、花卉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稳步启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融合新载体、新平台加快培育。农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经营主体多元。截至2020年,全省纳入国家目录的家庭农场5万余户,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万余个,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40家,在提升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农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小农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收效显著。开放格局多元。全省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我省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先目的地和投资热土,美国卓莓、英国海盛、澳大利亚林奇、深圳百果园、广东温氏、东方希望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云南。农产品远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出口农产品323.8万吨、出口额3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8.9%,为全省第一大出口商品,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政策组合多元。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优化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等多元农业政策工具更趋健全,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三是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立足气候立体、生态优良、生物多样、民族文化富集等资源禀赋,发掘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具有独特品质和小众类消费群体的产业加快发展。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62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3个。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传统农产品、乡土手工业、家庭老作坊唤醒人们“舌尖上的记忆”“记忆中的乡愁”。

四、生态文明价值观深入践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建设农民群众美丽家园。一是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加强。扎实推进全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截至2020年,全省共开展394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分类施策、梯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所有自然村基本达到“人居环境1档标准”。截至2020年,全省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57.49%,98.5%的乡镇镇区和97.9%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乡镇镇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67.2%。共创建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23个、省级示范村300个,评定省、市、县级美丽村庄1647个,广大农村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打底色、添亮色。三是绿色发展推进有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7.4%,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61%。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护率继续实现“三增长”。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7%,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2%,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不折不扣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金沙江(长江干流)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现禁捕。

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上,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坚持把增进农民福祉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全省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完成“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目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行政村4G网络100%覆盖,超90%的自然村覆盖了4G信号。建成覆盖96个县、993个乡镇、6433个村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实现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标准化建设工程,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农村低保标准达到不低于4770元,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逐年提高。三是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增收。2020年,全省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5.52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2元、同比增长7.9%。坚持就地培养本地人才和激励吸引外部人才相结合,实施“十万能工巧匠”“十万回乡创业就业能手”工程和乡村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育行动,投身乡村干事创业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六、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坚持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以改革破解难题。省委改革委专设农村改革专项小组统筹推进涉农领域改革,一大批重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一是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77.6万份,颁证率达99.8%。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完成18.34万个村组清产核资,规范有序开展成员身份确认、折股量化资产、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办理登记赋码等工作。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2020年,扶持1064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工作,建立联审联管机制,开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四是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制度,构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力度不减、总量有增”,政策精准性普惠性明显提高。2016-2020年,全省公共财政农林水支出4457.63亿元,年均增长率近11.72%,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是其他改革。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统筹推进,农村改革系统性集成性不断增强。

七、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着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夯实。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连续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和“创新提质年”,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二是乡村治理实践持续深化。健全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民主协商和重大事项村民民主议事机制,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立乡村治理工作协同运行机制,印发任务清单,明确乡村治理18项重点任务和53项具体措施。三是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将丧事简办、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安葬等纳入村规民约并量化细化。四是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农村地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不断增强。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整治农村非法宗教。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农村社会风更清、气更正。强化边境维稳管控,维护边疆安宁、民族团结和农村社会稳定。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6%,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对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总体思路是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切实发挥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职责,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三农”、抓“三农”、谋划“三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取得实效,为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宗霞:

感谢段绍任副厅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新华社记者:

请问,云南省定点帮扶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哪些成绩,在新一轮的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又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体制、机制和考核有什么新的变化?谢谢!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宁亚宁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宁亚宁: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定点帮扶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驻滇单位和驻滇部队积极行动,尽锐出战,1.5万家定点扶贫单位帮扶到村到户,75万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4.85万名第一书记、21.61万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做到帮扶单位挂县包村全覆盖、干部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全覆盖。定点单位发挥自身优势,肩扛政治责任,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和党建引领等帮扶行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举措,在新一轮的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我省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与定点帮扶地区同频共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定点帮扶作为转变作风、锻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方法途径,坚决扛起定点帮扶政治责任,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一是完善帮扶机制。优化调整结对关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省级领导挂联57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省级部门(单位)定点帮扶关系进行优化调整,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1个摘帽县仍保留一定省级帮扶单位挂联。省级和驻滇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实行“帮县包乡带村”工作责任制。定点帮扶单位不再安排干部结对帮户,对干部进村入户的频次不提硬性要求。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以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为主落实,实行队员和乡村干部分片包组工作机制。

二是突出帮扶重点。结合帮扶村实际需求,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专业能力强、具备履职身体条件的干部驻村帮扶,现在我们与组织部选派了2.9万驻村工作队员,指导定点县、乡、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规划、计划,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扎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的底线。指导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地区党委、政府对定点帮扶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把定点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定点帮扶工作纳入考核,各级扶贫(乡村振兴)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日常监督检查。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农民日报记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具有特殊重要性,请问下一步对此有些什么安排?谢谢!

段绍任: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省委1号文件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进行了部署安排,总的要求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从农业农村部门的角度,对乡村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加快建设乡村产业集聚区。依托“绿色食品牌”优势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集聚区,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2021年,制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管理办法,新认定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以上,新认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0个以上,确认一批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启动建设国家级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好已开工建设的花卉、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中期评估工作。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发展经营主体。优先支持各级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组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联科带科,培育一批“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实施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引导各地培育一批国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形成“四级联动”发展格局。加强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引导和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新增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协调服务管理,增强对农业龙头企业财政、金融支持。三是延伸乡村产业发展加工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以县为单位建设加工基地,以村(乡)为单元建设原料基地,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升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创建一批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四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研学科考、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认定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促进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网记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大部署,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开局之年,请问省扶贫办对下一阶段推进乡村建设有何考虑,2021年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谢谢!

宁亚宁: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作一个简要的回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云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以一号文件及时部署各项工作,为全省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作为乡村振兴部门,今年我们主要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乡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要求,我省在边远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7个;从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县中确定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个。下一步,我们将以“十四五”规划为基础,编制重点帮扶县年度实施方案,集中资源、聚集力量、聚焦重点,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集中支持57个重点帮扶县开展好乡村建设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和帮扶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促进全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客观需要。我们将在全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即建设100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建设100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建设1000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做到1县有1个以上示范乡镇(脱贫县必须在列)、1个乡村有1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个行政村有1个以上美丽村庄(脱贫村必须在列),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同时,我们还将着力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我们将整合多部门多渠道资金,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在25个边境县(市)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的3824个自然村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进一步增强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国家认同感、国民荣誉感和国防责任感。

三是聚焦做好规划编制。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作战图和施工图,我们将按照乡村国土空间管控规定、《乡村振兴促进法》和乡村建设行动等要求,实行“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县级统筹、乡镇负责,“一村一规划”,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性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严肃性、操作性,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千村一面,注重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四是做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的“水、电、路、讯、网”以及能源供应、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的处理等,都是农村现代文明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要件,我们将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的目标,完善欠发达乡村路、水、电、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村内道路硬化、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生活条件、村组消防设施等存在的短板。

五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向乡村统筹,逐步实现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我们将从乡村基础教育、乡村卫生健康、乡村科技服务、乡村文化发展、养老妇幼保障等方面分类施策、分类推进,确保“十四五”末脱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六是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力度,保护和建设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建设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宜居乡村的基本条件。我们将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求,着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特色民居和改善住房条件、全面整治农村污染源、健全乡村人居环境管护制度,促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切实增强农村的宜居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谢谢!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两位发布人专业全面的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云南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探索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园区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经验,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希望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像关心脱贫攻坚一样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乡村振兴,为云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