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工作简报第37期:昆明市五华区强化监理体系建设
筑牢农机安全生产屏障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1-12-27 14:41:52 【字体:
【字体:

2021年,昆明市五华区在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活动中,充分发挥农机职能部门作用,狠抓“三化”建设,整合部门与社会力量,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创建活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明确,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机手和群众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事故隐患明显减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

一、网格化健全农机监管体系

全区把创建活动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形成了“政府主导、农业农村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平安农机创建体制,营造了“一盘棋”“大合唱”的创建氛围。“区政府-五华区农业农村局-各涉农街道办-社区-小组”逐级签订农机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业务管安全,抓生产抓安全”制度切实落到实处。印发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明确了工作重心和涉农街道考核细则23条,实现了农机监理与农机生产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时,区农业农村局与5家涉农机街道办事处签订责任书5份,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签订责任书56份,社区居委会与村民小组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186份。层层落实农机安全主体责任,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小组、每一户、每一个农机手。

二、户籍化夯实农机监管基数

2021年初,五华区农业农村局要求各涉农街道办开展拖拉机户籍化管理行动,按照农业农村部2018第2号令的规定及相关文件,全区按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并实行拖拉机“一户一档”“一机一档”“一人一档”规范化管理。其中,普吉、黑林铺、莲华、红云街道办侧重于外籍拖拉机的户籍登记,西翥街道办侧重本地拖拉机及微耕机的登记。目前,全区共登记在册拖拉机170台,其中小型拖拉机133台,变型拖拉机37台,非在册(已注销)拖拉机336台,微耕机 1208 台,驾驶人员185人,已全部建档。在册的签订了五华区拖拉机驾驶人安全承诺保证书,不在册的签订了不违法使用无牌无证报废拖拉机保证书,微耕机签订了微耕机用户安全责任书。

三、智慧化创新农机监管模式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农机为农业农村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共同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机的注册、上牌、年审、注销及乡村道路、田间地头的监管,有农机完整数据库;交警部门负责城市道路的监管,其警务通系统没有农机数据库,无法现场识别假牌、套牌等违法行为,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也只能通过公文传输系统交由农业农村部门再录入、再处理,存在一定滞后性。农机安全监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信息管理系统不联通,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仍停留在人工开具执法处罚单据的阶段。针对这一问题,五华区农业农村局创新开发出农业农村、交警两部门共用数据库及处罚系统——农机“警务通”,规范了农机监理执法程序,提高了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信息化水平。2021年,五华区农业农村局利用农机“警务通”执法128件,与交警一大队联合执法23次。同时,农机“警务通”得到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充分肯定,获得2项专利2项著作权,目前已在昆明农业农村系统率先投入应用,下一步将在全省推广。(五华区农业农村局、云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总站供稿)

 

相关文件:

云南三农工作简报第37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