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07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环境资源处       2021-05-17 10:49:35 【字体:
【字体:

九三学社云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新时代条件下云南九大高原湖泊面源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防控对策》(第120400071号)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并征求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以来,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劣V类湖泊由2015年的4个减少为1个。2020年,按全湖均值评价,九大高原湖泊中,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类别为Ⅰ类,水质优;洱海、阳宗海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良好;滇池草海、程海(不含pH、氟化物)水质类别为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滇池外海、星云湖、异龙湖水质类别为Ⅴ类,水质中度污染;杞麓湖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星云湖水质类别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杞麓湖水质由Ⅴ类下降为劣Ⅴ类。

       一、九大高原湖泊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情况

       (一)成立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一是省农业农村厅党组高度重视九湖治理工作。2019年4月9日,成立了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谢晖厅长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在环境资源处,负责牵头协调九湖治理相关工作,各相关处室按照职能职责分别负责具体工作落实。二是先后印发了《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扎实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涉及工作任务的通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度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责任处室。督促指导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属地政府分别制定《大幅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方案》《化肥负荷削减方案》《农药负荷削减方案》《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等推动分湖施策。

       (二)开展督促指导,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2019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厅内相关部门就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涉农问题多次开展督促调研,实地查看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的农药化肥减量、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禽规模养殖场、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等以及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指导。二是2018年至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安排九湖流域省级以上治理资金92874.1万元,其中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20000万元。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3500万元,耕地休耕、轮作1850万元,石屏县、洱源县和宜良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12500万元,五华区、晋宁区、嵩明县、通海县、永胜县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1054万元,新建改建行政村公厕和农村户厕35269.1万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安排滇池流域省级以上治理资金26088.39万元。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按照“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治理思路,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综合采取化肥农药减量、绿色生态种植、工程调蓄(拦截)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入湖负荷。一是以水质目标任务倒逼九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广生态种植模式,逐步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二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2014—2020年,共安排九大高原湖泊涉及的17个工程县新一轮退耕还林42.35万亩;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29.1万亩。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工程区自然生态环境,为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和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加强末端拦截与循环利用,因地制宜联通现有库塘、湿地、沟渠,构建片区农灌退水的循环利用体系,减少直接从湖泊用水水量,通过“减水”切实减少入湖负荷。四是加快九湖流域农田径流污染防治,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和精准农业等技术,实现九湖流域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按照“控制总量、消除存量、逐步退出”的原则,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因地制宜推广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五是完善九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体系。加强九湖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出台激励研发农业面源综合技术、创新技术的配套政策,鼓励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联合研究。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

       一是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进。先后印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意见、治理模式和技术指南、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项指导文件。二是开展现状调查,切实摸清底数。建成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信息填报系统,建立调查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开展两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摸底调查,强化培训和全过程技术指导,全面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底数。三是编制专项规划,强化梯次实施。出台《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

       (一)推进化肥农药减量

       “十三五”期间滇池流域累计投入资金5100万元,实施推广测土配方示范技术224万亩,水肥一体化1.27万亩,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技术示范村(区)46个次,示范村示范实施面积5.13万亩,辐射应用47.22万亩。2020年滇池流域化肥使用量(折纯量)36820较2015年同比下降10.92%,农药使用量(商品量)1090吨,同比下降25.6%。

       (二)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

       流域内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转方式、优化种植结构和绿色发展为重点,重点绿色实施高质高效样板示范创建9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760亩,种植绿肥3500亩,202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81.45万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28.28万亩,蔬菜44.32万亩,花卉8.85万亩(鲜切花5.72万亩,园艺3.13万亩),调优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推广水旱轮作、粮豆、粮油等轮作。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累计在滇池流域完成秸秆还田112万亩、饲料化利用28万吨。

       (三)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截至2020年末,滇池流域全年畜禽粪污产生量62万吨,利用量60.9万吨,利用率达98.22%。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数据,2020年,滇池流域4个区的畜禽粪污产生量62万吨、较2018年(110.4万吨)降43.8%,利用量60.9万吨(2018年106.2万吨),利用率达98.22%,较2018年增2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五华区畜禽粪污产生6万吨,利用率99.62%。滇池流域畜禽粪污除自然损耗(水分挥发或风干)外,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四)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19年以来,累计在滇池流域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6.3万座,行政村无害化卫生公厕363座,滇池流域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1.76%。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滇池流域“组保洁、村收集、镇(街道)运转”垃圾集中收运机制逐步形成,实现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滇池流域内17个乡镇(镇区)均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达100%。

       (五)滇池禁渔

       2020年7月至12月,共出动执法艇353艇次,车辆61台次,执法人员953人次,收缴违法船只、筏子(轮胎) 318艘(个),小机头107个,行政处罚202人次;与公安、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3次。开展增殖放流,2018至2020年投入资金916万元,共投放各类鱼苗2674.6万尾。

       三、九大高原湖泊面源污染治理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修改完善《云南省“十四五”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规划》

       《云南省“十四五”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完成专家评审即将进入报批阶段,将对九湖保护治理有着直接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九大高原湖泊面源污染防治是《规划》的重点任务。水污染防治体系以“保好水、治差水、提升中度污染水”为目的,围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云南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任务和要求,基于九湖污染结构及分布特征,针对城镇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三大板块,通过全面完善截污治污体系,入湖河道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引调水源区及提水沿线水质保障等,严控入湖污染总量,实现水污染精细化治理,改善流域水环境。在《规划》中,九湖水污染防治类的规划项目高达162项,计划投资226.23亿元,是所有规划项目类别中数量和投资最高的。

       (二)系统建设智慧化河湖监测与科学调度体系

       通过建设智慧九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九湖智能感知水文监测体系和加强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完善流域智能化监测体系。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可实现河—湖—库水质水量精细化联合调度,拦蓄污染物,破解部分流域水多、水滞、水差的困局,对有效改善水质和应急补水等有着积极作用,为构建流域健康水循环奠定基础。在《规划》中,九湖监测调度及监管类的规划项目42项,计划投资17.87亿元。

       (三)持续做好九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施重点区域治理监测点位及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监测、农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监测,进一步做实基础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治理措施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推广一批操作性强的治理技术。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应用符合实情、简单易行、经济适用的治理措施。三是进一步强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资撬动作用,拓宽社会资本投入、村镇自筹、村民适当交费相结合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费渠道,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投入格局。

       四、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下一步工作打算

       “十四五”期间,省农业农村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削减面源污染负荷,有效改善滇池流域生态环境。

       (一)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一是促进花卉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围绕争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要求,以晋宁花卉为重点,实施以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种植方式为主的提升改造工程,按照“政府奖补、市场参与、农民主体”的原则,从2021年起,每年实施1万亩,用5年时间完成5.01万亩的改造提升任务。蔬菜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措施,降低污染负荷排放,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二是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按照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要求,推动滇池流域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开展滇池环湖路外延约200米范围内农田流转,通过建设生态农田、湿地公园等措施,有效减轻农业面源对滇池污染的负荷。三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十四五”期间继续在滇池流域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150万亩,项目核心示范区5万亩,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示范村(区)50个。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手段,持续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持续推动农田固体废弃物运输处置

       “十四五”期间将在滇池流域及补水区推广秸秆还田120万亩、推广饲料化利用50万吨;新建500个农药袋收集处理池、废弃物堆沤池;2021年底全面完成安宁市、石林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重点县建设,并在滇池流域内推广;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出台蔬菜废弃物处置指导性文件,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对违法倾倒蔬菜废弃物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持续抓好农田废弃物污染防治。

       (三)全面补齐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短板

       一是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以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原则,持续推进改厕项目,在有条件的地区以“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改建其他类型无害化卫生厕所。到2023年底,滇池流域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普及。强化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对集中居住的联户、联村、村镇一体治理,终端接入污水管网全收集、全处置。二是推进农田灌溉尾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十四五”期间将在滇池流域及补水区内新建800个调蓄库塘、60公里生态沟渠、高标准农田3万亩。不断完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强化滇池流域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收集农田灌溉尾水,发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兜底”作用。

  附件:

  1.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pdf 

  2..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pdf

  3.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pdf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5月14日

       (联系人及电话,夏虹65653570)

 

  相关附件: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pdf                 

  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pdf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pdf

       (拟稿人:夏虹 审核人:胡涛)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