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040003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       2021-06-18 10:18:11 【字体:
【字体:

民进云南省委: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化发展 的提案(第 120400034 号),已交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银保监会云南监管局(会办)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绿色家园建设,构建绿色农业生态屏障 ”的意见

(一)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01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2019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美丽乡村评定工作方案》,制定了涵盖村庄庭院环境、垃圾污水处理、荒山绿化、村庄美化、村庄规划和“一村一品”等36项具体指标,为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工作遵循。2019年-2020年,全省共评定出美丽村庄1647个,其中,省级美丽村庄184个,州市级美丽村庄628个,县级美丽村庄835个。2020年省级财政专门安排6310万元奖补资金,按照行政村80万元/个、规模较大自然村30万元/个的标准,对评定为省级美丽村庄的87个村庄进行奖补,重点用于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效。

(二)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探索回收机制,因地制宜增强“约束力”。组织16州、市按照农作物播种情况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监测调查点,定期开展监测调查工作。2020年,省级预算安排600万元,建立30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示范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据调查统计,2020年全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452.4吨,处理365.12吨,存量为87.28吨,其中,以塑料包装袋和塑料包装瓶为主。2021年,省级预算安排1590万元建立53个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示范县,安排中央资金预算51万元,建立3个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示范县,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目前,省农业农村厅正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工作,强化责任主体履行回收义务的“硬约束”。

(三)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利用

根据中央总体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并联合省工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的通知》,把废旧农膜回收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来抓,全面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回收利用工作。2019年在全省9个州(市)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绿色高效技术模式试验示范面积1万亩,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引导烟草企业出台烟膜回收补贴政策,通过与烟农签订种植合同,采取交回旧废领购新膜,兑付补贴扶持资金的方式,建立起企业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烟膜全回收。根据工作调度,2020年全省农膜使用量约12.3万吨,回收量约10.1万吨,回收率达到82%,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村社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颁布村规民约,制定广大用膜户、农户易于接受的废膜回收办法,使废膜回收责任落实到户;还将围绕农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点带面,率先突破。

二、关于“多措并举赋能特色农业,多路并进放飞绿色科技。”的意见

(一)聚焦八大重点产业,强化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科技支撑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省科技厅“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突出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两个关键环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绿色食品牌”八大重点产业单个产业的重大科技项目已全部安排布局。各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累计申请专利63项,获得授权新品种8个,申报新品种8个,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获得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在省科技厅长期稳定的支持下,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联合省内13家单位和企业培育的“云上黑山羊”肉羊新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这标志着历经22年培育的“云上黑山羊”正式成为国家畜禽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第三个肉用山羊新品种,是我省山地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二)持续推动“绿色食品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十四五”期间,省科技厅将重点围绕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支撑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示范全创新链设计,组织实施一批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自主培育优良新品种。着重解决绿色高效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营养健康、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重大技术成果。2021年将重点布局“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提升我省农业创新能力和竞争水平。

(三)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发改委印发《云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等“五化利用”。建立全省秸秆资源台账,发布12项主推技术,选定15个试点县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安排项目资金7714万元,通过项目建设,试点县秸秆利用率达到95%,高于全省水平。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8%,全省秸秆可收集资源量1816.41万吨,以玉米、水稻、甘蔗、油菜、小麦、木薯等品种为主;利用量约1594.6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量793.43万吨,占比49.76%;饲料化利用量647.32万吨,占比40.59%;燃料化利用量约74.0万吨,占比4.64%;基料化利用量约21.0万吨,占比1.32%;原料化利用量约58.87万吨,占比3.69%。下一步,将按照国家总体安排部署,结合云南省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把秸秆综合利用与发展绿色农业、耕地质量提升等结合起来,以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粪污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在28个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其中,22个畜牧大县实现全覆盖。2020年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二是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化机制。以“洱海流域”为代表,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大理市达飞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垃圾、畜禽粪便等原料生产沼气,已正式并网发电;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洱海流域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日产沼气5.5万立方米,可提供1500辆生物天然气出租车和燃气机动车使用。三是绿色种养农业加快形成。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一场一策,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在全省总结推广了11项模式与技术,先后形成了“鸡粪+有机肥+果蔬”、“生猪+粪污+水肥一体化+香蕉”等种养循环模式。下一步,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通知》(财办农﹝2021﹞10号)有关要求,云南作为试点省份,将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选择基础条件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县(市、区),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奖补试点,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化、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三、关于“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绿色理念普及度”的意见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当前云南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采取进村入户、设点宣传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二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大力推广“控源治污、生态循环、低耗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水生生物保护、投入品绿色生产、加工流通绿色循环以及营销包装低耗低碳等绿色农业生产;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鼓励群众科学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实现绿色种植增产增收。三是倡导绿色消费。通过新媒体发布一系列农业绿色发展宣传信息,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有机产品,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教育,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抵制奢侈、低碳循环等绿色生活方式。四是强化组织保障。针对机构改革后,职能职责发生变化的情况,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增设了绿色食品处,编制12人,并将省绿色食品中心编制由15个扩充至30个。同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套政策”的模式,聚焦花卉、蔬菜、水果、茶叶、肉牛、中药材、坚果、咖啡等重点产业,成立了13个产业工作组、8个产业专家组,为全力打造我省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推进我省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四、关于“配套专项财税制度。进一步完善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化发展的配套财税制度,在土地流转、资金帮扶、财税减免、物质激励等方面给出倾斜,释放制度红利,形成催生绿色发展的制度屏障。”的意见。

我国的税政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中央,未经法律、行政法规授权或者国务院批准,地方不得自行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主要是贯彻落实好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省财政厅将与省税务局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协作,紧扣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要求,全面落实农、林、牧、渔业减免税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农产品流通环节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支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化发展。

五、关于“开通专项扶持资金通道。由省级财政统筹,设立生态农业专项扶持基金,解决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发展的资金之困。加大农业生态补偿的力度,加强对绿色、有机农业主体的补偿与奖励的政策倾斜。”的意见。

根据省委、省政府批复的《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省级政府产业类投资基金通过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集团”)统一出资并管理运营,其他政府部门不再出资或运营产业投资基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云南省重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重点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并报请省政府审批同意印发执行,支持我省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产业转型升级等产业加快发展。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指导、项目筛选等方面的职能优势,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金控集团研究设立省绿色农业专项发展基金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基金设立方案,制定绩效目标、指标,做好项目储备,整合支持行业主体发展的财政资金,按程序报批设立,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六、关于“增加专项检测费用的拨付量。由省级财政统筹,增加用于绿色、有机的专项检测费用。”的意见

经了解,目前绿色、有机农产品无专项检测机构,主要由相关社会机构予以认证。2018年,打造“绿色食品牌”以来,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对茶产业绿色、有机茶园及产品认证给予奖补。2020年已下达度奖补资金294万元,2021年即将下达奖补资金1.05亿元,将及时下达。下一步,省财政厅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做好打造“绿色食品牌”奖补政策的评估及优化调整,加大农业产业绿色有机发展支持力度。

七、“关于建立绿色、有机认证退出惩罚机制”的意见

一是推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2020年,全省当年“三品一标”新认证登记组织622家、产品1524个,超额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1000个产品的全年任务,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6家、产品98个,绿色食品108家、产品35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家、产品2个,有机产品466家、产品1074个。全省累计“三品一标”有效获证组织2213家、产品6257个,较上年分别增加13.3%、11.2%。二是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证后监管。按照“谁认证、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省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加大对获证产品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包装标识、标志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或组织,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八、“关于推进绿色普惠金融工程”的意见

云南银保监局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针对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的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积极主动减费让利,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一)不断加大信贷投放。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围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入,满足家庭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2020年末,全省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301.52亿元,比年初增加1048.05 亿元,增长10.22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339.72亿元,比年初增加286.62亿元,增长13.9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68个百分点。

(二)积极推动减费让利。积极指导辖内银行机构按照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在落实“两禁两限”的基础上,积极主动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落实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主动向涉农领域小微企业让利,让更多辖内涉农领域小微企业主体享受到便利、实惠、优质的金融融资服务。2020年末,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7%,较上年同期下降0.66个百分点。

(三)创新产品服务模式。银行机构通过创新涉农产品和服务模式,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如农业银行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创新推出包括“普洱贷”“云花贷”“云牛贷”等20多个特色信贷产品。建设银行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搭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系统平台,创新推出“地押云贷”产品,实现土地流转、抵押等一站式贷款全线上操作。富滇银行在玉溪、大理推出支持水果种植产业和蔬菜种植产业发展“金果贷”“金蔬贷”。按照供应链“1+N”模式,创新多元化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向上游供应前端和下游消费终端延伸,为核心企业的各类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订单融资、票据融资、反向保理等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强化科技赋能,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效率,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在线票据、电子保理等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

(四)发挥保险保障作用。近年来,省银保监局持续推动农业保险实现“增品、提标、扩面”。鼓励辖内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创新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稳定农户生产预期收益。自2016年以来,农险品种从30个增加至60个,覆盖全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小牲畜和经济林木,实现129个县区全覆盖。截至2020年末,累计赔付金额11.68亿元,同比增长39.38%,受益户次达191.87万户次。推动辖内保险机构健全农产品“保险+期货”和目标价格保险体系,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切实保障农企农户基本利益。在橡胶主产区版纳、临沧、红河、普洱、德宏等地开展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在白糖主产区红河、保山、德宏、临沧开展白糖“保险+期货”试点,在怒江等地创新性开展了生猪饲料“保险+期货”试点。在普洱市九县一区对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平台上进行交易的咖农、咖企、合作社提供咖啡生豆价格保险服务,在昆明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提供花卉价格指数保险,在保山施甸县开展生猪价格保险试点,实现我省生猪价格保险产品零突破。

九、关于“完善对从事绿色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农技推广人员等工作人员的职称评聘与职务晋升制度,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与吸附力”的意见

近年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鼓励支持符合条件从事特色农业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充分发挥职称评价在涉及特色农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的导向激励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对在县乡基层从事特色农业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放宽学历和年限条件,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限制。二是加强从事特色农业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按照国家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精神要求,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做好我省农业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贯通工作,进一步淡化学历要求、强化技能贡献。鼓励相关高技能人才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评价,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深化农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做好《云南省农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条件》的修改完善工作,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相关工作,对从事绿色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农技推广等工作人员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申报评审。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与职务晋升制度。

附件:1.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2. 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3.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5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刚,0871-63116795)

(撰稿人:李刚 审稿人:查金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