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党史 悟思想 履主责 办实事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1-05-17 16:28:53 【字体:
【字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农业农村部党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发动全国土肥体系,聚焦农民反映集中的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共性需求、耕地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区域问题,以实施“我帮农民护黑土、我帮农民治酸土、我帮农民改盐碱”三大行动为重点,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切实帮助解决“急难愁盼”的耕地质量问题,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5月8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举办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启。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平华,曲靖市政府副市长罗世雄,厅农田建设管理处、省土肥站、16个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和10个退化耕地治理示范县的负责同志、马龙区及马鸣乡党委政府领导同志、新楼房村农民朋友等1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谢建华在启动仪式上指出: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围绕中央决策部署落细落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的强大力量。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信心、强化使命担当,做出新贡献。

王平华副厅长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重大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党支部的要求,为使本次活动真正体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党支部与曲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了党史学习,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牢记耕保使命、我帮农民建良田”的实践活动主题,编制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方案。通过“参观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开展长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通过“参观红壤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立法调研、深入现场走访座谈”等方式听取基层在“解决好耕地问题”这个要害上的意见建议,通过“在新楼房村3种主栽作物上建立360亩有机硅治理酸化土壤核心示范样板、组织开展酸化土壤改良技术专题培训、并向当地农户赠送酸化土壤治理调理剂”等形式,开展有机硅治理酸化土壤试验示范,探索改良培肥酸化土壤的有效技术模式,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品质,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马龙区马鸣乡新楼房村耕地面积6572亩(其中红壤6135亩),现有农户302户11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60户201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9名。2019年7月,实践探索了“党总支+公司+合作社+生产组+农户”的联产联利新机制,成立了曲靖市马龙区新楼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取农户统一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分红受益的方式,以1亩1股为标准,集中全村300户5067亩土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统一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引领农户增收致富。该村耕地土壤pH值在4.5-5.5之间,土壤酸化十分明显。启动仪式上,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向新楼房村捐助了有机硅土壤调理剂54吨、有机硅肥100袋。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新楼房村的玉米、烤烟、西蓝花酸化土壤修复改良示范点,相较于对照田,示范田的农作物普遍高、壮,叶片肥厚,表面具有光泽感,根系也更发达,预期可减少化肥施用量3%、增加农作物产量10%以上、亩均增加收入300元。

曲靖市旱地红壤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始建于1978年,是全国研究山原红壤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时间最长(43年)的点,可谓耕地质量演变的“活化石”,已成为国内开展土壤质量演化、施肥制度研究、农田养分循环与调控、施肥与环境等重大研究的重要科技平台之一,先后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磷肥后效定位观测站等,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此次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和重温红壤改良历史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解决好耕地要害问题”重大任务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发扬先辈精神,牢记耕地保护使命,突出主责主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撰稿:李青彦 审稿:刘友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