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姚:打造“数字乡村” 助力农产品出滇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1-03-01 17:37:58 【字体:
【字体:

2020年7月,国家多部委联合签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数字乡村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川滇结合部,是连接滇中城市群与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经济走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战略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大姚县实施“六大生态工程”,坚持“五化联动”,以“一县一业”(核桃、花椒、百合)等绿色农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创建成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打造“数字乡村”(智慧县城、数字大姚)建设项目,助力特色农产品出滇。

紧抓机遇 全力打造“数字乡村”建设

阿里巴巴与大姚县对接洽谈

今年以来,大姚县引入提供商阿里巴巴,高位推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通过将阿里巴巴最新数字乡村治理理念与大姚实际县情嫁接,紧抓机遇打造“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让大姚成为楚雄乃至云南彝乡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台乡地处大姚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2公里,最高海拔3647米,属典型冷凉高寒山区,也是誉满中外的“中国核桃之乡”“云南生态之乡”“彝族文化之乡”,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孕育了三台优质丰富多样的高原生态农产品,全乡人民群众主要依靠核桃、花椒、华山松等特色经济林果和生态土猪、生态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增加收入。为使农特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持续实现群众收入增加,三台乡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找路子,最终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搭建了“拼多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扶贫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开启三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之窗和门户。

核桃加工基地

三台乡产业主要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低,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下行,核桃支柱产业波动大,周期性减产明显等原因,核桃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影响了群众的收入;胡蜂、魔芋、中药材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经济支撑乏力;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培树不足,引领市场带领发展能力不强;华山松、白芸豆、蜂蜜等本土优势农特产品销路单一,品牌效应不彰显,山区“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突围“一棵树”打天下的困局和拓宽销售渠道迫在眉睫。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和市场需求实际,通过多次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洽谈,在互利共赢的条件下,搭建了“互联网+扶贫”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布农产品信息,拓展销售渠道,破解销路瓶颈,开辟了农产品走上大市场的快车道。

马铃薯打包销往全国各地

通过在拼多多电商平台构建了“拼多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扶贫农产品生产营销模式,三台乡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大力宣传营销优质三台核桃,切实提高核桃附加值。在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扶贫帮扶下,于2019年7月捐资70万元并注册组建了大姚彝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业务范围以经营三台农特产品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主,在拼多多门户卖场及线下促销三台名优农产品,仅1年时间里,已销售核桃350多吨、松子60多吨、马铃薯40多吨、白芸豆20多吨,营业额达1000余万元,其中,实现线上销售400余万元,破除了区域性滞销困局。通过引导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商贸流通企业和电商企业等群体,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三台扶贫馆、特色馆、旗舰店等网上商店和微店,利用“互联网+”拓宽销路,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营造社会消费扶贫氛围,培育壮大本地电商主体,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同时,通过参加云南经济博览会、昆明第十届新春购物街、云南广播电视台买乐购物频道电视直播购物等活动开展市场推广和销售,三台农特产品受到省内外客商青睐,2019年以来已累计销售核桃、松子、白芸豆等农特产品300余吨,每类产品每公斤均为贫困群众增收1.5~3元,为农户稳定增收奠定基础。

多措并举助推电子商务新业态

大姚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农副产品销售直播间

2020年开年之际,大姚经济突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也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触发了以电商扶贫为代表的“线上”新零售需求。依托“线上无接触”配送的优势,以农户及合作社为基础、以电商产业为抓手、以快递物流业为骨干,切实解决疫情期间县内扶贫农特产品的外销问题,助推电子商务新业态。

推送扶贫产品。按企业复工复产相关要求有序组织电商企业复工复产,通过电商企业获得“线上”销售渠道和需求信息,摸清产品需求种类、数量等信息。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超市、商场等积极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网络直播,利用电商平台推送扶贫产品,实现线上订单。

网络订单不断

组织“线下”供应。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利用电话联系农户及合作社组织电商企业的需求,直接采摘、简包装后通过物流企业运输至电商企业分拣仓库内。

全程无接触交货。由企业组织员工在做好防护、消杀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分拣、包装,通过快递企业直接将产品发往全国各地。从产品的对接、运输、包装、销售等环节全程减少人员接触。

大姚县通过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电话联系,无接触交货的方式,打通产—销—运环节,将大姚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安全“交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手中,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线上线下齐发力,助力产品快速“出滇”

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大姚县组织合作社和电商把全县的农产品信息在网上汇集发布,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收。

李银龙是大姚县昙华乡赤石岩村委会他的么村民的小组,每年过年前后他和邻居们都要采摘豌豆运到附近的乡镇去卖。疫情期间,他家种植的豌豆就上了电商平台,农副产品交给合作社就可以了。在合作社和电商平台的帮助下,昙华乡的洋芋、豌豆、白菜、山鸡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田间地头就直接送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与此同时,为了让大姚县的电子商务推动大姚县域内高原特色农产品快速“出滇”,大姚县结合正在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机遇,做了积极探索,举办了大姚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班,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加店铺的销量与关注度、提升特色高原农产品的产品标准、打造提升整体形象包装等措施助推云品出滇。

“小把粉丝”加工车间

据悉,自上海市启动实施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工程以来,共筛选认定100种左右特色鲜明、品质稳定、竞争力强、辨识度高的区域品牌农产品稳定供应上海市场,大姚县利英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把粉丝”首批入围“百县百品”名单。目前,以云南“十大名品”为代表的20个产品品类近200个单品,在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里的“云品入沪”专柜亮相。2020年10月16日,上海消费扶贫生活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馆,特设专区展示52个县产品,大姚的农特产品也在其中。

让“扶志”与“扶智”融入乡村振兴的“数字+”

“数字乡村”建设,应服务于乡村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成效评价的依据。同时应从乡村居民、企业的实际要求出发,运用好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做好包括公共服务、民生服务、协同参与在内的社会治理工作,着力打通“数字扶贫、智力扶贫”新路径。

据悉,大姚县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的数字乡村项目中的科学决策板块,充分运用了大数据分析,电商管理驾驶仓的先进理念与设计,在数字大屏、手机端呈现出完善的电商指标分析、预测系统数据。争取到2022年,大姚县将打造国家数字乡村示范县。

目前,大姚县已建立了覆盖全县129个村(居)委会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站点,初步形成“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县域电商发展模式,“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和数字乡村建设正稳步推进。(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叶建芸)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