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则垃圾满天飞,跳着三弦进村寨的泥泞路,只长苞谷和杂草的田野……这些都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盘江乡普家境村曾经的景象。
谁曾想,短短六年时间,这个深度贫困村发生了如凤凰涅槃般华丽转变。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连到每家每户,金黄的柑橘变成致富果,干净整洁的村庄宛如画卷,百姓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令人流连忘返的“柑橘村”初见规模,崭新的普家境村正以昂扬斗志续写着美好生活。
普家境柑橘基地
据了解,普家境村委会位于盘江乡北部,主要聚居彝族,农业户籍人口为423户11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432人,曾是盘江乡深度贫困村之一,经柑橘产业发展带动,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普家境村种植的李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村总支书记者文明为改变普家境贫困现状绞尽脑汁。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普家境村党总支紧扣“北部综合农业示范园”这一规划,立足村情,坚持党建统领脱贫攻坚,普家境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尝试柑橘种植,流转土地,成立普家境村柑橘专业合作社。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村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进村道路100%硬化,新建了6个村民小组活动室、9个公厕、6个垃圾池,普家境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普家境村一角
普家境村委会按照盘江柑橘“两园一带”(“南部万亩柑橘示范园”和“北部综合农业示范园”及沿南盘江一带的“两园一带”万亩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水文资源环境谋发展,全力打造“北部综合农业示范园”,种植柑橘、脐橙、李子和日本水柿等4万余亩,实现柑橘种植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全村约有2/3农户加入柑橘种植行列,带动113户432人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农技人员正在指导村民进行柑橘种植
目前,盘江乡将在普家境干沟箐附近打造一个区域性物流园区,将其建设成为集农产品信息服务、农产品交易、农资批发、业务洽谈、农产品初加工、冷链服务等为一体的区域性物流中心。2019年,已投资118.25万元进入前期建设。物流园区建成后将有利于促进建水县柑橘交易,拓宽销售渠道,助推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普家境柑橘知名度。(记者 夏苇 通讯员 王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