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巍峨、双盘环抱,在奇山秀水的滋养下,宣威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机勃勃。
宣威市有耕地面积291.2万亩,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基地,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七批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202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5亿元,农业增加值98亿元……宣威正上演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
游客在永安田园综合体采摘玫瑰花
夯实基础“巴掌田”变成“大块田”
2020年11月,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改变了当地“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板桥街道永安村监委会主任王之斌介绍,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以后,永安村地方道路、水利设施修通,大型机械都能进到田地里面了,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收益也增加了。
田成方、渠成网、路成线、树成行,整体连片,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像永安村这样的整齐划一、灌排方便、可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已经在宣威市多个镇、村加紧建设实施。2020年宣威市在热水镇、羊场镇、板桥街道等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7.56万亩现已基本完工;2021年14.67万亩建设计划已落实到乡、到村、到地块。
在创建绿色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的有力推动下,宣威市注重良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实施推广集成技术,2020年建成玉米、马铃薯高产样板3万亩,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10万亩;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58.6万亩,粮食总产7.9亿公斤,总量增量位居全省第一。
同时,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吸引着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发展高效农业。截至目前,宣威市引进培育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39个,冷链物流企业4个,实现每个项目区均有1个以上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加速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更加坚定了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与决心。
“以前像我们这个地方要找个公司进来投资是没有人愿意过来的。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现在已经引进七八家合作社或公司到永安村发展魔芋、马铃薯和芍药种植,现在村里的土地变得比以前值钱啦。”王之斌说。
宣威火腿产业
调优结构打造农业“金字招牌”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现代农业发展提速赋能。
宣威市有中国火腿文化之乡、中国火腿美食名城之称。宣威火腿历史悠久,宣威火腿产业作为宣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显得尤为重要。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毓珍介绍,宣威市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构建以宣威火腿及生猪“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为引领,蔬菜、水果、中药材3大优势产业为支撑,其他特色产业为补充的“1+3+N”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宣威火腿及生猪“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建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35个,辐射带动全市出栏肥猪261万头,实现火腿加工产值75亿元;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改造提升特色产业示范园50个,发展特色经作示范片790片等。
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宣威市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绿色食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宣威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相关数据显示,宣威市累计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2667个。引进培育德康、云淀、龙津、金福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基本实现每个主导优势产业均有2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配套的农产品加工格局。
同时,宣威市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绿色食品牌”建设。全市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25万亩,2家企业5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基地规模2700亩。申报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0家,累计打造省级知名品牌(商标)26个。龙津“灯盏细辛”、云淀淀粉荣获全省10大名品称号,浦记火腿、云淀淀粉、太坤调味品厂获评云南省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
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产业新业态
6月,宣威市海岱镇大栗树村的水稻种植基地里,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的巨幅彩色水稻图案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海岱镇党委书记朱恩虎表示,打造彩色水稻种植示范点,将创意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打开了乡村旅游的新局面,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走进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田园综合体的玫瑰花基地,上千亩玫瑰争相怒放,清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玫瑰香味。游客们徜徉在花海里,感受着花的魅力,欣赏着花的美丽。
永安村田园综合体是集生态采摘、农事体验、田园经济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项目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企业发展玫瑰花、商品草坪等种植,建成鲜花饼和玫瑰花酵素加工生产线,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
形成产业集群,把产业链留在农村,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海岱镇彩色水稻种植和永安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宣威市立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有益探索和实践。
宣威市加快推进“两带三业五区”产业集群建设。“两带”,即百万亩优质玉米产业带、百万亩高效经作产业带;“三业”,即重点推进绿色蔬菜产业、优质水果产业和中药材产业;“五区”,即千亩以上连片的板桥永安花卉产业区、落水热水蔬菜产业区、龙场苹果产业区、务德热水葡萄产业区、热水灯盏花产业区。
当下,务德精品水果带初步形成,热水灯盏花产业园区功能进一步拓展提升;西泽、东山、杨柳、普立等乡镇旅游资源好的区域配套建设采摘园、农家乐,开设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项目正蓬勃开展。
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宣威市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记者 常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