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聚焦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丨融入更大格局 走向更大开放
来源:云南日报       2021-11-29 09:43:56 【字体:
【字体:

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5年来,云南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机衔接,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代表们表示,要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今日云南,开放不停步,跨越正当时。

加快联通 夯实开放之基

列车呼啸而至,拉近云南与世界的距离。即将通车的中老铁路,将带来巨大发展红利。

报告中“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的表述,在中老铁路沿线州(市)的省党代表中激起千层浪。

“红塔区对外开放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省党代表、玉溪市红塔区委书记邓皓反复阅读党代会报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中老铁路其中一站,地处滇中腹地的玉溪由开放的“末端”变身“前沿”。预计中老铁路玉溪站日均上下车约1万人以上,研和站货物年均吞吐量将增加3至10倍。

抢抓机遇,率先布局,红塔区把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作为制胜一招,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邓皓介绍,我们将充分发挥研和站枢纽作用,规划建设一批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培育引进一批物流企业入驻红塔区。同时,以通力数字化物流园区、小马国炬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项目为示范带动,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集散地。红塔区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力争到2025年,全区现代物流业产值达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3%以上。

大通道建设的推进,与周边国家实现互联互通,为云南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2019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省党代表、昆明海关统计处处长李燕说,昆明海关积极服务云南外贸发展,近年来,云南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效均在全国排名靠前。

李燕说,报告中对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等进行了谋划和布局。昆明海关将继续探索国际通关合作经验,不断夯实口岸通道、开放平台、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力促云南特色产品出口,助力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转化优势 拓宽开放之路

以更高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宽视野推进开放。报告指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在云南交汇叠加,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效能,未来发展实现后来居上的可能性巨大。”这使代表们深受鼓舞,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

省党代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马涛表示,西双版纳将抓住中老铁路通车这一历史性机遇,着力提升全州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以加快推进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在互联互通、沿边开放性政策如多式联运、进出口通关便利化、“一地两检”、“72小时免签、免税购物”等“卡脖子”问题上加快破题,力争实现合作区科工贸总产值高质量增长,使西双版纳州成为中老友好合作示范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先行区、中老边境地区发展样板区,更好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

背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面对新天地、新市场的召唤,我省国有企业正在积极作为、抢滩布局。来自云天化集团的代表介绍,近年来,云天化集团通过构建全球供应链平台,化肥出口、硫磺进口、农产品进口和境外种植已覆盖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东盟成员中8个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农业科技和文化交流等合作。下一步,集团将保持出口南亚东南亚磷复肥全国第一,力争成为南亚东南亚粮食进口全国第一、南亚东南亚大宗散货跨境物流运营的龙头企业。

携手合作 扩大开放之门

报告中提出“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引起党代表们热议。“强化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云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究资源和中央驻滇科研机构作用,深入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让省党代表、保山市农科所所长刘猛道倍感振奋。他说,近年来,保山市农科所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国家大麦改良中心、隆平高科等结成了科研友好合作关系。“我们信息互通、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比如育成了保大麦14号、浙云1号等高产大麦新品种等。”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合作,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力争立足保山市的区位优势,辐射周边国家。

众行方致远,携手合作才能互利共赢。报告提出“深化疫情防控、边境治理、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来自普洱学院的代表介绍,近年来,普洱学院不断加强国门大学建设,先后与老挝、泰国等联合办学。该学院的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东盟学院、绿色经济研究院以及澜湄教育论坛等,为加强和南亚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他表示:“我们一定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加大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努力建成高质量的国门大学。”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面向未来,开放云南以奔跑奋进之姿,跨山越海,拥抱世界。

 

代表风采

熊梅: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在家人和同事眼里,37岁的熊梅总是很忙。无论是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还是在乡镇医保所普通干部的岗位上,她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用真心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只要心中装着乡亲,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熊梅生活的长沟村是盐井镇最偏远、基础设施最薄弱的村,干群关系一度紧张。2015年,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的熊梅返乡担任村治安员,并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5月,在乡亲们的期待中,熊梅高票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当时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0%,道路硬化率低至20%,村集体经济零收入。为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状况,熊梅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26个村民小组,手中的笔记本记满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熊梅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把群众当亲人的赤诚,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2017年11月,她当选为长沟村党总支书记。

为改变长沟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熊梅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全村工作大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她带领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在山高地少的长沟村大力发展适宜当地气候的甜脆柿子、油菜、卷心菜、辣椒等产业,帮助乡亲们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连片规模化种植了1200亩甜脆柿子、2000亩油菜、2000亩卷心菜和800亩辣椒。产业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起了大家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的勇气和信心。

建强队伍夯实阵地,发展产业带民致富,耐心细致地与乡亲们交流,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实事,让熊梅成为群众心中的好党员、好干部。

玉应罕: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在社区平凡的岗位上,她始终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群众的深厚情感忘我地工作、兢兢业业,用言行一点一滴地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她,就是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孔雀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玉应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记者前往孔雀湖社区采访时,二楼会议室内坐满了工作人员,话语铿锵有力的玉应罕正有条不紊地布置着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接下来,她又马不停蹄地组织社区防疫工作。

“明天就得出发去参加省党代会了,今天哪怕晚上不睡觉也要把工作全部安排妥当,才能安心地参会。”玉应罕说,她已经做好了发言准备,目前景洪市旧城改造进程应当加快,各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她准备将这些社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在省党代会上进行反映。

“既然大家信任我,选举我为省党代表,我就要认真履职尽责,不负众望。”玉应罕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身处防疫最前沿的玉应罕迎难而上,带领社区干部群众每天认真开展入户摸排、消杀、测量体温、健康宣教、预防知识宣传等工作。为确保不出现防控死角、盲点,她创新思路,采取联合党工委在职党员、社区党员、楼栋长与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小区封闭式管理,通过轮班设卡值守管控、发放颜色出入卡、扫码出入等措施,切实加强了居民区人员的管控力度。

从事社区管理工作15年以来,玉应罕不仅成为社区的主心骨,更是群众的贴心人。在她的带领下,孔雀湖社区党总支以强化社区服务职能为目标,创新社区活动载体,突出社区实践特色,探索出了“聚民心、暖民心、安民心、称民心、乐民心”的“五心”管理模式,成为积极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祥和稳定社区的典范。

蒋秋香:苦练本领的行业高手

“我将认真履行好党代表职责,继续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身边的工友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添砖加瓦。”在昆明市代表团讨论现场,来自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蒋秋香代表踊跃发言。

在很多劳动者眼中,36岁的蒋秋香是一个“传奇”。她学历不高,19岁从农村出来只身到昆明闯荡,短短10多年,就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织厂副厂长兼直属工会主席,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全国纺织操作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还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在同事们看来,蒋秋香的成功是靠她千百倍的努力和付出换来的。她身上有一股爱学习、肯钻研、不服输的劲头,总是死磕自己,苦练操作技术,多次在技能竞赛中创下纪录,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走上管理岗位后,她仍坚持带头学习各种技能,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在她的传帮带下,企业又陆续涌现出了很多操作技术能手。

“没有党的培养和企业好的平台,就没有今天的我。”蒋秋香说,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一定要感恩党和国家对青年产业工人、农民工的关心关怀,要珍惜现在所处的岗位和机遇,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担任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以来,蒋秋香除了干好一线生产管理工作,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工会活动,努力把更多基层员工凝聚到工会这个“娘家”中来。她经常到劳务市场与农民工聊天,到全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进行宣讲,着力把党的声音和好政策传递给大家,并用亲身经历激励大家学好技术、练好本领,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审议党代会报告期间,蒋秋香还不忘为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鼓与呼,提出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心关注力度的建议。

朱紫骏:善打硬仗的办案能手

因办案能力突出,他被同事称为“专案能手”;因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战果累累,他被誉为“扫黑除恶尖兵”。他,就是文山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二级警长朱紫骏。

参加工作以来,朱紫骏始终战斗在基层一线,办理案件、与违法犯罪较真碰硬、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他曾被嫌疑人的匕首刺伤大腿,造成十级伤残;他曾带领办案民警破获多起入室抢劫、持枪入室抢劫、拦路抢劫大货车、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敲诈勒索等案件,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

因业务能力出色,2015年9月,朱紫骏被抽调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扫黑除恶专案侦查组,开展秘密侦查、摸排线索、收集证据等工作。期间,他负责侦办一个长期盘踞文山市城区的犯罪团伙,成功将其剿灭。2018年3月,侦办能力突出的朱紫骏被抽调到文山州公安局扫黑除恶办工作,负责指导全州涉黑涉恶案件办理及案件定性。3年多时间里,他指导、参与办理多起涉黑涉恶案件,成功打掉一批涉黑涉恶疑难案件,战果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值得一提的是,由他牵头的对文山州已打掉涉黑涉恶案件开展的“回头看”工作,得到了省公安厅扫黑办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公安机关推行。

今年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开局之年,朱紫骏和往常一样,每天毫不松懈地做好本职工作,目前正在承办一起涉黑涉恶案件。他说,今年以来,他主要做好指导砚山县和广南县两个黑社会性质案件的配合诉讼工作,牵头制定常态化涉黑涉恶案件侦办机制,带队配合文山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涉黑涉恶案件倒查,更好地为文山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多年在办案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了朱紫骏攻坚克难、勤勉肯干、善打硬仗、无畏无惧的业务本领。他出色的办案能力,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褒奖,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受嘉奖1次,获评优秀公务员5次。2021年,他因扫黑除恶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

心声

为高速公路建设贡献力量

过去5年,省党代表、昆明市高速公路建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公路运营部业务主管和丽美见证了云南交通路网建设的快速发展。

和丽美说,昔日我省一些地方土路颠簸、晴通雨阻,人们“山高路远怕出门”,如今云南交通快速发展,全省实现了“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县县通高速”的路网布局,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在省党代会上,和丽美非常关注云南在数字交通、智慧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她说,将认真学习省党代会报告,回到基层后传达好党代会精神。同时,履职尽责、增强本领,为实现“交通强国”之梦、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贡献力量。

现场快评

让数字技术成为“新农资”

从“孔雀码”到“茶纹云”、“文山三七码”,从“一部手机游云南”到“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部手机云品荟”……近年来,云南不断打造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潜力不断被挖掘、释放出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建设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正逢其时、正逢其势。

当前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尤其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依靠数字化赋能助力,推动“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在这方面,云花产业的操作思路可以提供一定借鉴。从“走出斗南、到尚义街卖花”,到“走出云南、到广州卖花”,再到“力争成为全球第一”,如今的斗南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交易中心,占据了全国70%的市场份额。斗南花卉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通过数字技术搭桥铺路,云花产业不仅在供应链的前端实现了标准化、智慧化种植,保证了花材等级标准和高效物流要求。在市场和渠道管理方面,大数据还准确反映了涉及不同市场、产区、生产群体以及不同花卉品种的产量、质量、等级、价格等要素的关系,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市场开拓策略的修改提供了依据。此外,信息技术还能为广大花农提供生产指导,为花商采购提供咨询,并有效解决供应链上下游参与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以数字技术赋能花卉产业,云南的一些做法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与方案,这对云茶、云咖、云菜等高原特色农业开阔眼界、打开市场来说,同样适用。让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激活传统产业转型的动力,也可以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