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把楚雄紫溪森林康养特色小镇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探索“小镇+”模式带动乡村振兴,逐步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使过去贫困落后的“移民搬迁村”蜕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为全市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
实施“小镇+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利用交通地理位置优势,主动融入城市、融入滇中、融入滇西“昆大丽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节点,打造“乡村民俗一日游”目的地。坚持与周边景区景点、特色小镇共建共享,通过联合促销、联合办节等形式,组合形成多条游旅线路。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培育生态农家乐58家、彝家客栈18家、特色商店16家。同时,注重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成功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小镇智慧党建、智慧安防、一部手机治理通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开通运行。
实施“小镇+生态农业”,打好绿色产业发展牌。深入挖掘紫溪风光、农家田园等资源,依托“紫溪冬桃”“紫溪樱桃”“紫溪红梨”,扶持群众大力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积极培育田园风光、民俗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带动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大力实施传统农业与特色林果“双轮驱动”提升工程,积极引进带动效应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推动建设紫溪木梨、宝珠梨优质林果种植基地,着力打造紫溪10万亩“梨花海洋”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逐步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模式,建立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小镇+彝族文化”,擦亮彝族文化靓丽名片。小镇以彝族黄、红、黑为主色调,通过风貌保护、场景重构、艺术演绎,充分展现医药、文字、历法、服饰、工艺品、美食、农耕、歌舞、民族体育、节庆等彝风魅力,积累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民族文化搭台、旅游经济唱戏”,以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节庆核心业态为先导,鼓励社会组织、文化企业参与紫溪彝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企业主导开发、能人带动开发、村民联合开发”等形式,组建彝村旅游合作社,引进有实力、善运营、懂旅游的企业投入乡村旅游,并吸纳农户通过入股、租赁、流转等方式分红、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实现增收,充分提高村民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有序发展。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紫溪彝村全年仍接待旅客2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450余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实施“小镇+森林康养”,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依托独特的彝族文化、彝族医药和自然生态资源,重点培育彝族文化旅游、彝医彝药理疗、森林休闲康养3大业态,着力打造彝医药全产业链、高端康养产品,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要素,依托紫溪山森林公园丰富的天然生态资源,形成以彝药种植加工和彝药康养、彝医诊疗为核心的彝医药全产业链,建设森林健康步道、森林半山酒店和康复疗养中心,着力创建集休闲观光、健康娱乐、养生养老、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实施“小镇+农村电商”,打通产品销售瓶颈。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进乡村行动,注册“七彩紫溪”电商品牌,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电商直播等新媒体,推动村庄变景区、山货变商品、农户做商户、乡愁促消费。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作用,依托“七彩紫溪”电商平台进行线上交易,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生产、组织货源,电商公司抓好线上推介、上线销售的农村电商发展格局,形成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电商企业带动、农村群众参与的电商发展良好态势。2020年,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带动采摘游客20万余人次,采摘收入达500余万元;由“七彩紫溪”电商平台推荐带动农户参与电商销售、企业直接销售的特色林果和生鲜农产品2万余件,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