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红河屏边家庭农场探索新道路 “土飞鸡”变成了金凤凰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       2021-08-25 18:02:39 【字体:
【字体:

屏边县新华乡下阿俄熊文忠家庭农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新华乡岩峰村委会下阿俄村,创办于2016年。农场主熊文忠回家乡创业,承包350余亩的荒山、林地发展土鸡养殖,开启“土飞鸡”开创之旅。凭着一股子劲儿,几年间,熊文忠已经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养殖好手,不仅畜牧养殖功底扎实,也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农场发展的管理经验。

2016年熊文忠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屏边县新华乡下阿俄熊文忠家庭农场,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20年疫情影响了全国的养殖业,但并没有影响到熊文忠家庭农场“土飞鸡”的发展壮大,不仅如此,熊文忠还扩大了土飞鸡的养殖规模。农场秉承科技引领、良种引进、生态养殖、美味、绿色、健康的宗旨,大力发展订单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土飞鸡”出栏数达到了1.5万羽。

农场规模经营,节本增收

农场主要是以红河州地方优质纯土鸡为母系繁育的专业养殖农场,农场建盖鸡舍面积800余平方米,其中配料室1间,育雏室1间,脱温室1间,综合管理室1间,蓄水池5个,孵化机1台,疫苗冰箱1台,发电机1台,饲料加工机1台,林地放养面积250亩。农场现有存栏待出售土飞鸡5000余只,雏鸡6000只,种鸡1200只,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熊文忠及家庭成员承担了农场所有的农事,在用工上,尽量不请人工,节约人工成本万元以上。生产材料选用上,他尽量到旧货市场挑选二手材料,这样下来,建盖一个鸡舍可以降低成本5000元左右。

发展高标准山地“土飞鸡”养殖,推行“绿色、生态、安全”新理念

一是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农场主熊文忠专门负责鸡场管理和技术。每年至少参加州、县组织的新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3期,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他还不断向周边的种养能手和种养大户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改良本地纯土鸡品种,进行自繁自养,加强投入品和防疫管理,逐步实现生产规范化。二是推行生态发展模式。熊文忠善于观察,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他发现将驯化两个月的小土鸡放归林间进行自然生长,土鸡不容易生病,且肉质紧凑,鲜美可口。

推进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发展

一是围绕市场需求安排养殖周期。家庭农场从建设伊始,就注重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坚持以销定产,不断调整养殖结构,降低投入成本和周转资金。农场根据市场预测情况,调控安排农场饲养周期和农户饲养周期,实现了规模养殖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二是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农场通过自身优势,与周边农户建立合作关系,为周边养殖户免费开展土鸡养殖培训,提高当地土鸡养殖质量;定期对农场鸡苗和散养户的鸡苗进行疫病预防、消毒管理等措施,降低了土鸡养殖死亡率,提高了农户养殖土鸡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效益。

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家庭农场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疾病防控、消毒管理、饲养管理等管理制度,并将家庭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如熊文忠主要负责农场的经营管理和销售,其他家庭成员负责鸡舍杂务,总体来看,小小农场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的严谨管理体系。二是提升农场管理水平。家庭农场一人负责一鸡舍,土鸡的成活率、发病率、饲料消耗量、饲料报酬等指标均纳入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月工资、年终分红挂钩,有效提高了家庭成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家庭农场把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吸纳精准识别贫困户入股,与精准识别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对贫困户入股采取“保底分红”模式,目前,熊文忠家庭农场共吸纳20户精准识别贫困户入股分红,户均分红达到2000元。二是吸纳农户务工增收。农场发挥立足本地、贴近百姓的优势,在接种疫苗、鸡舍打扫等务工方面,优先聘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增加其务工收入,一年下来,每户可以在农场务工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

多渠道互通,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一是实行带动式销售策略。家庭农场长期坚持把市场信息、销售价格等信息通过QQ、微信群等方式,传递给适度规模养殖户,不断提高贫困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能力。据统计,农场已带动20户当地农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土鸡养殖,并解决了他们的销路问题。二是该农场主要采取线下、线上销售、生鲜配送等方式,供应红河州、文山州、昆明市和上海市,同时在阿里巴巴等B2B平台上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其次,利用APP或新媒体宣传主打农场农产品,开展花样新颖的刺激消费活动。如制作屏边走地鸡APP,消费者通过扫码关注后,可在APP上选购产品,提高消费者对农场的认知度,逐渐拓宽销售市场。2020年,农场经营收入超过50万元。

经过三年的风吹雨打和时间的洗礼,农场将继续秉承客户至上,绿色、环保、生态的发展理念,迎刃而上,再接再厉,将“土飞鸡”变成“金凤凰”,走出大山、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拟稿人:杨凤 审核人:唐金武)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