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烤烟交售难、时间长”一直是困扰烟农的老大难问题。今年烤烟收购期间,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宁州街道以前所烟点为试点,着眼数字化预检,以“码”为媒,构建直达烟农交售的服务通道,让烟农交烟更轻松。
眼下正值烤烟收购的关键时期,在烤烟种植大户彭红春的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整理烘烤出来的烟叶,宁州烟站前所烟点的预检工作人员对整理出来的一把把烤烟分等级、分部位、去清杂,封条打包后将信息输入终端,形成二维码输出粘贴到烟包上,整个操作迅速快捷。
宁州烟站前所烟点预检工作人员龚献珠告诉记者,工作人员用手持终端机和手机上的APP输入烟农的姓名,预检员姓名,预检了几捆,预估的重量,预交时间还有交售时间。烟农去到烟站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就知道它的等级、重量这些信息。
彭红春告诉记者,他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65亩烤烟,预计产量9750公斤,如何尽快获得效益,是像他一样的烤烟种植大户最忧心的事,今年推行的“数字化预检”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只需要将烟叶按斤头、捆数等整理好,自己去不去都不要紧,叫工人拉着去,等扫码、装箩等工作按流程进行完之后,工人拿着单子就回来了,钱打在自己卡上,与往年相比更省时。
彭红春足不出户,依托工人和二维码就顺利交售了烤烟,前往烟站的种植大户也通过二维码识别进行复审,实现了一“码”当先,轻松交烟。
烤烟种植大户付春香也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烟在家已经进行了预检,来到烟站后按照秩序速度比较快,大家都比较满意。
作为宁州街道最大的烤烟收购点,前所烟点辐射周边15个村委会(社区)1412户烟农,收购工作大,收购任务重,如何提高烟叶收购效率,是在时间节点内完成烟叶收购任务的关键。
自烤烟开磅收购以来,宁州街道根据日程及农户数量,在保证每天3%的收购量前提下,着眼“数字化预检”,以“码”为媒,构建直达烟农交售的服务通道,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烟农少跑腿。”
宁州烟站副站长徐然说:“烟农当日的烟运来到烟站,一般在一到两个小时后就可以移交完,领到钱然后回家做第二天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整个烟农的收购秩序,从而确保整个收购进度及收购质量和农户轻松交烟,为今年的收购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宁州街道种植烤烟26450亩,计划收购烟叶355万公斤。截至9月7日,已收购烟叶102.3万公斤。接下来,宁州街道将持续推行“数字化预检”,确保烤烟收购工作高质高效顺利完成。(记者 普群 姜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