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与越南接壤,是全国第82个和云南省唯一的“长寿之乡”。长期以来,金平县借助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聚焦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养得好身”,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打通沪滇医疗合作渠道、擦亮“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强基础、优服务、探新路,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架起边境群众家门口的健康桥。
山海联姻,让看得好病不再遥远。1996年以来,金平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密切合作,探索出一条两地三院“医疗合作联盟”式的跨区域“医疗共建”新模式,让边境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三级医院医疗服务。畅通远程诊疗。搭建远程诊疗平台,患者在3分钟之内就能直接连线上海同仁医院的优秀专家;开通远程医疗渠道,群众足不出县就能挂上海“专家号”;打通“昆明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仁虹通道”,极大缩减危重患者从金平县转运到上海同仁医院的救治时间,极大提高了县域医疗保障能力。截至2022年1月,共协调上海专家赴金平手术诊疗10640次,学术讲座428人次,手术示教902次,开展义诊22次1349人次。加强人才培养。开展组团式帮扶、精准式培训、沉浸式学习的“授人以渔”。上海方面先后派出68位管理和临床专家到金平县人民医院开展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帮助金平县医院建立规范的现代管理制度,培养临床业务人才,打造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等优势学科;选派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赴上海长宁区医疗机构进行进修培养114人次,2021年县医院医务人员参加职业医师考试合格率达3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和学科发展系列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学科教学查房,分析学科发展困难问题,帮助金平补短板强弱项。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PDCA”循环模型应用,金平县医院17个临床医技科室和11个职能科室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15个临床护理单元开展QCC管理工具运用,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1项,麻醉手术科获第九届品管圈全国大赛三等奖。
城乡联动,让看得起病不再困难。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县域医共体,推动形成“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就医格局。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县人民医院与县域13个乡镇卫生院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改进“120”医疗急救转运流程,使边远乡镇患者获得救治时间缩短1.5小时以上。构筑“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养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2021年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累计上转、县级医疗机构累计下转均较上年翻2番以上。加强基层资源配置,实现每个村卫生室都配备至少1名持证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提供支持和管理,建立县域医疗服务会诊、分析等机制,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加快县域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通过国家级验收,“胸痛中心”通过省级预审,推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电复律手术等9个病种诊疗技术在金平县人民医院实现“零”的突破,填补了县域多学科多专业疾病诊治空白。肿瘤专科诊疗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结肠癌手术治疗费用相比县外大医院大幅减少,人均减少医疗、护理等费用近4万元。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建立完善“十户联防、三级联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保基本、兜底线的功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做好特殊人群标识、参保率100%。继续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顶梁柱”公益保险等政策,实行多种保障待遇“一站式”即时结算,对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建档立卡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
产业联结,让养得好身成为品牌。打响“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红河蝴蝶谷”、“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推动医养、康养、医旅等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大健康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发展“长寿康养+医疗”。依托“长寿金平”专家工作站,推进长寿因子研发和“长寿金平”品牌的食品标准制定工作,形成绿色长寿食品生产加工集散地。推进以“金平瑶药”为主的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打造集种植、加工、药浴、体验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建设县城长寿康养中心,引入社会资源,搭建医疗康养平台,集中打造一批长寿村、长寿生态产业带,构建多层次康养医疗服务体系。发展“长寿康养+农业”。依托3万亩梯田红米种植基地、26.92万亩热区水果种植基地、23.31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特色畜禽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长寿食品。2021年,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167.7亿元。发展“长寿康养+文化”。依托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梯田+民宿、梯田+农耕体验等全域旅游,让游客能够在山水林田间体验悠久农耕文明,享受原生态田园风光,品尝有机绿色食品。发展“长寿康养+旅游”。完善长寿康养旅游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长寿康养、休闲静养、照护颐养等康养旅游模式,以打造蝴蝶谷特色小镇为载体,加快发展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跨境旅游等康体旅游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