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今冬明春应对气象灾害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的通知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2-11-21 18:29:00 【字体:
【字体:

各州、市农业农村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今冬明春是夺取明年夏粮丰收、确保春播顺利开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保障元旦、春节期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的最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了《今冬明春应对气象灾害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联系人及电话:左志梅,0871-65749531。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2年11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今冬明春应对气象灾害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多灾并发、连片发生。预计未来灾害多发、局部重发,叠加生产成本上涨、疫情反复等多种因素影响,将给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带来更大挑战。做好今冬明春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确保明年夏粮首战告捷,稳定蔬菜等“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农业的“压舱石”作用,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背景

气象部门预计我省今年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降水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略多,其余地区正常略少;气温滇东和滇东北略低,其余地区正常略高。2023年春季(2023年3月—5月)降水大部地区正常略多;气温东北和西南边缘略低,其余地区正常略高;2023年雨季开始期大部地区接近常年。需重点关注冬季强降温及区域干旱。

(一)阶段性强降温。气象部门预计今年为拉尼娜年,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偏强,中等强度以上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冬季气温昭通市、曲靖市东部、文山州东北部偏低0.5—1.0℃,丽江市大部、楚雄州西北部、临沧市北部、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怒江州中部和南部偏高0.5—1.0℃,其余地区接近常年;1月至2月上旬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大,阶段性大范围低温天气出现的概率较高。春季气温昭通市大部、西双版纳州中部和南部、普洱市西部、临沧市西部偏低0.5—1.0℃,文山州、红河州东部、楚雄州、丽江市、大理州偏高0.5—1.0℃,其余地区接近常年;3月至4月上旬滇中及以北以东的高海拔地区有可能出现一般性强度的倒春寒天气。

(二)冬春季区域干旱。气象部门预计我省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季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冬春季干旱发生的概率较高,雨季开始前气象干旱偏重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冬季降水量怒江州北部、迪庆州西部、红河州南部地区100—300毫米,丽江市、大理州北部、楚雄州北部、迪庆州北部和东部地区小于25毫米,其余大部地区25—1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昭通市、曲靖市东部、文山州中部和东部、红河州南部、西双版纳州偏多10%—20%,怒江州南部、大理州中部和西部、保山市、德宏州偏少10%—20%,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春季降水量怒江州大部、迪庆州西部、德宏州、保山市西部和南部、临沧市西部、普洱市南部和西部、西双版纳州、红河州南部、文山州中部和东部、曲靖市东南部地区大于200毫米,其中,怒江州中北部、迪庆州西部边缘、普洱市东南部、红河州南部大于400毫米,丽江市大部、大理州东北部、楚雄州北部、昆明市北部地区50—100毫米,其余地区为100—2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昭通市、曲靖市东北部、德宏州、保山市大部、临沧市中部和西部、普洱市中西部、西双版纳州偏多10%—20%,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大部分地区雨季于5月中旬至下旬相继开始,雨季开始期接近常年。

二、技术措施

(一)防范阶段性低温。今年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特别是气象部门预计昭通、曲靖、文山、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气温可能偏低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科学防范措施。粮油作物、露地蔬菜和果树等要采取培土保温、覆盖和树干涂白等措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等要提前做好覆盖、熏烟、架设防寒棚等防寒措施,温室大棚、畜禽圈舍和水产养殖等设施要及时加固、清除积雪,增强设施保温抗寒能力,预防和减轻低温冻害影响。

(二)防范区域性干旱。冬春干旱是我省常态,特别是气象部门预计怒江、大理、保山、德宏等降水可能偏少的地区,要超前谋划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储足抗旱水源。修缮建设农田集雨设施,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增加池塘、水库蓄水。维修和开掘灌溉水井,扩大灌溉面积。冬闲田提早灌水、备耕。落细抗旱措施。叶面喷施保水剂,适时增施有机肥,合理追施磷、钾肥和含硼微肥,增强作物抗逆性。采取秸秆覆盖和中耕保墒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搞好改种补种。推广节水技术。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旱育秧、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优先保证育秧用水。采取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或抽水机抽水、拖拉机拉水等灌溉方式,确保作物全部种在适播期。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高度重视今冬明春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及时安排部署,严格责任落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措施上高效有力,全力做好各项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明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二)强化监测预警,科学研判形势。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接,提前分析研判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做足提前量,打好主动仗。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把灾害及影响预判清楚,把预案定出来,把措施落下去。及早做好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余缺调剂,特别是做好速生叶菜、芽苗菜等短生育期蔬菜种子的调剂调运;及早检修设施机具,引导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抗灾救灾准备。

(三)强化服务指导,确保技术到田。充分发挥专家和农技人员在灾害评估、科技抗灾和生产恢复中的作用,确保各项防灾减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利用冬闲季节,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和培训答疑,落实减灾救灾措施。灾害发生后,及时派出专家指导组和技术小分队,包县包乡、进村入户精准指导,让农民知道有灾怎么救、灾后怎么种,做到真指导、真服务,确保受灾不减产、减产不减收。

(四)强化政策支持,及时上报灾情。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灾害发生预测预判,及早争取出台防灾减损、稳产增产政策,落实“一喷三防”、弱苗增施肥等关键防灾措施。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调度受灾情况及抗灾工作进展,研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购买种子(苗)、化肥等救灾物资,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五)强化宣传引导,畅通产销衔接。加强生产、市场、储备等信息监测调度,及时分析研判,适时发布产销信息,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区域间快速调运。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的重大行动、重大措施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农业防灾减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