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22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01-21 10:39:55 【字体: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会议新闻宣传组组长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会议新闻宣传组组长 彭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参加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也是2022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统计局联合发布,向大家介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2021年的工作亮点及2022年工作展望,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修虎先生;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唐文祥先生;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先生;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熊梅女士;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国林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修虎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修虎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岳修虎: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晚上好!

感谢主持人给我和大家分享交流的机会,感谢媒体朋友们一直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今天上午,王予波省长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1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安排部署了2022年重点工作,成绩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任务具体明确,措施扎实有力!我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作简要补充介绍。

一、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办成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如期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经济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远超预期,旅游等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全社会消费恢复缓慢等多重因素影响,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心谋划16州市发展,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及时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等系列政策,着力推进“四个一百”和一大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补短板、增动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积极推进能源保供,开展“云集好物 年终聚惠”等专题促消费活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46.76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6%,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特别是发展质量和韧性进一步增强:就业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3.3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发展效益明显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10.2%,农村居民收入1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2.5%;物价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2%,粮食产量达1930.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极为困难、特殊的发展形势下,全省上下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应倍加珍惜。

二是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稳固。全力构建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探索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体制机制,边境管控格局发生历史性、根本性变化。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等措施,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能力显著提升,妥善处置、动态清零65起境外输入突发疫情,精心做好边境重点地区基本民生保障,加快健全边境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体系,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云南贡献。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加快。高原特色农业提速增效,农业投资增长37%,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4%、居全国第四,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8台机组投产,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1.2%,绿色能源发展吸引和支撑了“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的加快建设,建成绿色铝产能538万吨、单晶硅棒和切片产能均达90GW,呈现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良好态势。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智慧景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全面启动,新增4A级景区10家,12个县市入列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列为申报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

四是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75.38万户、净增14.13%,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10.97万户、增长12.7%。国企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列入全国首批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建成通车,磨憨铁路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试运成功,对外开放新格局悄然成势。省际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央企入滇”活动。创新型云南建设加快推进,获批建设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3个云南实验室,3名科技工作者入选两院院士,基础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

五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精准帮扶51.2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兜牢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和美丽村庄。积极推进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新增“云南省特色小镇”6个、“云南省美丽县城”16个。深入实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

六是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向纵深推进。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云南大象北上南归,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赢得国际赞誉。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推进“湖泊革命”,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风险防范和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领袖嘱托深入人心、扎根云南。

七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0所、普通高中133所,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深入推进健康云南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1.39%。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老年人护理型床位14656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3%。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14个、棚户区6.14万套,有效解决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云南获得4金3银2铜,十四届全运会获得7金10银11铜,实现历史性突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德宏州等16个地区和单位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面启动。平安云南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7.6%。

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完成2022年各项目标任务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云南发展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调结构、强动力、防风险任务紧迫而繁重,但也面临着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叠加释放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按《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我们重点在以下12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科学精准施策,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防控机制,提升防控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制定实施有力有效稳增长举措,加大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园区升级、城市更新等领域投资力度,促进消费加快恢复,以稳促进、以进促稳,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三是强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全方位招商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健全创新链,健全创新生态,以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催生强大内生增长动力。五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特色农业、绿色铝硅、生物资源、稀贵金属等比较优势延长产业延、重塑价值链,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奋力打造产业强省。六是加快健全水网、新基建等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织网补网,着力提升投资效益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七是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极,着力“强省会”,加快副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推进重点园区提质增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八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展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九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依托中老铁路等大通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步伐。十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一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提升就业水平和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十二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以上就是我今天发布的内容。

谢谢大家!

彭斌:

感谢岳修虎主任的发布。下面,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云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启荣: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云南经济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1年云南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是云南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繁重复杂的疫情防控任务和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经济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拼搏、顶压前行,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1-4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7146.76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70.17亿元,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589.37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687.22亿元,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7%。

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930.30万吨,比上年增加34.4万吨,增长1.8%,自1978年有历史数据以来首次跃上1900万吨大关。蔬菜产量预计完成2753.51万吨,增长9.8%,水果产量预计完成1124.32万吨,增长16.9%。

畜牧业增速创下1983年以来历史新高。全省畜牧业产值增长15.3%,拉动总产值增长5.1个百分点,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贡献为48.8%。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486.75万吨,增长17.0%,其中猪肉产量360.38万吨,增长23.6%。2021年末,生猪存栏和出栏分别增长6.4%和21.4%。

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快速拉动下,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5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总产值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其中,种植业增长8.1%、林业增长5.5%、牧业增长15.3%、渔业增长2.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10.7%。

二、工业生产平稳运行,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6%。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7%,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从重点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烟草制品业增长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6.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4%,占比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4%,占比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71.55万吨,增长11.9%,其中原铝增长27.8%。化肥增长12.0%,单晶硅增长10.8%,粗钢增长5.7%。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5.55亿元,同比增长32.5%,两年平均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9%,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三、精准有序调度保障,电力生产消费平稳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发电量3434.2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3.5%。其中,水力发电量完成2716.27亿千瓦时,增长0.6%,火力发电量完成452.17亿千瓦时,增长9.5%。全社会用电量2138.25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75.10亿千瓦时,增长2.5%。工业用电量1502.61亿千瓦时,增长4.7%。重点行业用电得到有序保障,单晶硅生产行业用电量增长21.1%,绿色铝生产行业用电量增长18.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增长1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电量增长11.7%。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0%,两年平均增速为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连续6年稳步提高,全年增长5.3%,对全省投资的贡献率为58.0%,占全省投资比重44.0%,占比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持续增长反映出当前市场预期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共服务领域和高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农业投资增长37.0%,高于全部投资33.0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34.7%,高于全部投资30.7个百分点;水利投资增长37.8%,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3.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1%,高于全部投资20.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2%。

五、服务业平稳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

2021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85.04亿元,增长15.8%,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3%。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业增长94.8%,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86.5%。全年新增5G基站21886个,带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增长,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8.5%和18.2%。电子商务交易活跃促进快递需求快速增长,1-11月,全省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6.6%和25.0%。

六、市场消费稳步恢复,消费升级类产品增势较好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31.80亿元,比上年增长9.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230.70亿元,增长8.6%;餐饮收入1501.09亿元,增长16.4%。基本生活消费成为重要支撑,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7.6%、17.4%;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4%、65.7%。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7.0%。

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51元,比上年增加2059元;增长12.3%,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

七、价格运行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CPI温和上涨。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3.6%,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2%。具体看,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医疗保健分别比上年上涨3.6%、0.7%、0.2%、0.1%;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较上年下降1.6%、0.4%、0.3%。

PPI涨幅回落。202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0%。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落,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遏制,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回落。12月份同比上涨13.4%,涨幅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下降28.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7.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4.9%。

八、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66元,增长10.2%,高于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7元,增长10.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05元,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88,比上年缩小0.04。

总的来看,2021年全省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步,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方针,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的发布完毕,谢谢!

彭斌:

感谢李启荣局长的发布。下面,请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建宏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苏建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2021年全省财政运行、改革发展情况和2022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21年,全省财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财政贡献。

第一,全省财政收支健康运行,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全省财政系统坚决克服多重压力和挑战,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78.2亿元,同比增长7.6%,顺利完成年度收入目标任务。同时,面对中央特殊一次性补助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全省财政支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经过不懈努力,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34.4亿元,同口径增长3.1%,顺利完成了全年支出目标任务,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第二,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资金政策保障责任,全力支持筑牢边境疫情和安全管控防线。全省统筹安排76亿元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省级财政安排21亿元,支持瑞丽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省级财政安排31亿元,支持加快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

第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2021年,我省争取到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居全国第一,加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上海对口援助帮扶资金,资金规模超过280亿元。安排77亿元,支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安排180亿元,支持实施“厕所革命”,打造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加大财力下沉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全力支持产业强省建设和科技创新,推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出台实施产业强省财税政策,加强财政金融协同增效,安排资金150亿元,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发展等。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下达资金3.94亿元,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一批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安排资金39亿元,支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安排资金6亿元支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成效。安排资金97亿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工程,打造25个边境县市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安排资金228亿元支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安排资金10亿元支持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功举办。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个投资类项目落地大理洱海。安排资金21亿元支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第六,持续保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中央财政基建投资、中央车购税资金,加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超过1900亿元,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全力支持综合交通体系、兴水润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第七,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保持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全力支持稳就业、保就业,稳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支持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落实,促进城乡医疗服务提升质量和水平,健康云南建设稳步推进。有力保障平安云南建设。

第八,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财政收支运行常态化监测调度机制,依法依规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防范财政收支运行风险,有力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坚决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堵住违规举债“后门”,依法合规开好“前门”,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9.6亿元、再融资债券792.7亿元,安排外贷资金10.6亿元,保障全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第九,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推进实施更加注重激励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建立高质量发展和转移支付奖补制度,我省财政管理工作受到财政部肯定表扬。深入推进零基预算和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制定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省财政管理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彰、被财政部连续两年评为全国10个奖励省之一。云南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列西南五省(区、市)第一。

2022年,省财政厅将重点支持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产业强省财税支持政策,激发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动力。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四是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五是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是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七是支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八是统筹支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九是聚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全力支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十是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支持疫情防控体系和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云南。

我的发布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彭斌:

感谢苏建宏副厅长的发布。下面,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单位。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省统计局李局长,刚才您提到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快,请您介绍一下2021年我省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李启荣:

谢谢您的提问。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发展的主题。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抓投资促消费,全省“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进”的势头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经济结构看,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4.3:35.3:50.4,二产占比较2020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工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从投资结构看,民间投资表现好于全部投资,对全省投资的贡献率为58.0%,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44.0%,占比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说明民间资本对云南经济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在提高。从消费结构看,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可穿戴智能设备、照相器材类商品和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4%、65.7%和22.8%。数字产品及线上消费的持续活跃为稳定消费作出了积极贡献。从限额以上单位看,2021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7.0%,比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高25.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5倍。

第二,新产业新业态拉动作用凸显。工业方面: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显现,高技术制造业高速增长、比重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1.0%,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提升4位。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6.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4%,占比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3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4%,占比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电子行业成为制造业主要的增长点,增加值增长45.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9%,拉动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绿色铝材、绿色硅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6.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方面: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6.5%、28.8%、16.2%,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9、7.2、5.0个百分点。农业方面:“绿色食品牌”进一步显现。绿色食品产业综合产值增长12.0%。

第三,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数字经济投资增长58.9%,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达74.6%。在数字经济投资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31.6%、278.7%。2021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30.4%;数字产品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3.2%;数字要素驱动业营业收入增长41.9%。

第四,企业效益好转。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5.55亿元,同比增长32.5%。随着企业效益好转,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增速达到7.6%。

第五,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镇调查失业率与全国持平,比上年有下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上年缩小0.04。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日报记者:

我想请问苏副厅长,2021年,财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谢谢。

苏建宏:

谢谢你的提问。全省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民生保障摆在各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首要位置,2021年,全省民生支出达4888.3亿元,占总支出的74%,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具体来讲:

就业方面,省级财政安排资金52.9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6亿元,全力支持稳就业、保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8万人。

教育方面,全省教育支出达1143.3亿元,连续4年保持千亿元以上规模。全力支持补齐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短板,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促进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积极支持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昆明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认真落实教师工资、培训、奖励等待遇政策。

社会保障方面,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114.7亿元,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稳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医疗卫生方面,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283.9亿元,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落实,继续支持实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推进健康云南建设。

平安云南建设方面,统筹安排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375.6亿元,有力保障公检法司等方面的工作,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健全。15个主要行业领域没有发生较大事故,有效应对漾濞、双柏地震等自然灾害。

惠企利民方面,2021年实现新增减税降费180亿元,将中央和省级直达资金1690亿元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方面,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移步做好县级“三保”工作的通知》,着力强化各级党委、政府职能,财政部门建立财政收支运行常态化监测调度机制,2021年,省对下补助达3885.7亿元,有力地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兜牢“三保”底线。

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新华社记者:

投资是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请问云南省在2022年在促进投资方面有哪些安排和部署。

岳修虎:

谢谢你的提问,抓投资、抓项目是云南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的一年,各个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调结构、增动力、补短板、惠民生方面实施了一大批的重大工程项目,为去年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面对疫情防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发挥投资的作用更加重要。我们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投资工作。

第一,持续做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重大项目的实施,抓好纳入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相关规划的重大项目实施,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项目。

第二,围绕产业强省、交通强省、绿色能源强省、教育强省、文化强省、高原体育强省,谋划一批、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努力扩大产业投资,加快发展云南工业经济,加大水利、铁路、新基建等领域项目的开工建设。

第三,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谋划和推进一批项目,包括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特别是城市地下管网、老化管网改造升级提升,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城积极打造美丽县城、健康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加快软硬件投资,打造功能齐备、绿色低碳、智慧创新的园区,在园区里建设科研机构、孵化器、科技平台、人才公寓等,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区。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方面的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农村面貌。

第四,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云南的投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意味着资金需求非常大。我们要加大争取的力度,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大力招商引资,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强资金到位率和拨付率管理,提升投资效率和效益。

第五,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从项目谋划、策划一直到施工落地,整个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加强全流程跟踪和服务,提升谋划项目前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强化重大项目的要素省级统筹和保障力度,做好在建项目,做多新建项目,建立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强度、提升投资效率、增加投资效益的奖评办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正在起草相关文件,对投资结构、投资强度、投资效率效益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州市,设立“骏马奖”,每个季度开展评比奖励,引导全省的投资质量和工作质量提升。

扩大有效投资不仅有利于稳增长,对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基础公共设施短板,改变改善城乡面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夯实我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22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全力以赴地做好全年的投资工作。

谢谢你的提问。

农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农民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一下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领导。第一个问题是2021年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亮点有哪些?第二个问题是去年12月底召开了中共中央会议,提出2022年“三农”工作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稳中求进,云南在2022年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稳住“三农”的基本盘?谢谢。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国林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李国林: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衷心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对标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全省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业农村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具体讲有八大亮点:

亮点一:预计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3870亿元,同比增长8.4%,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7元,同比增长10.6%,增收持续高于城镇居民。

亮点二:“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增幅超过12%,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产业面积和产量持续位居全国第一;蔬菜、水果、生猪、肉牛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21年,“绿色食品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服务平台入驻企业151户,涉及招商引资项目155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016.94亿元,实际落地金额达307.31亿元;向184个经营主体兑付绿色预计奖励资金8886万元,对首批20余户“绿色食品牌”重点企业兑付投资奖补4.54亿元。全省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676亿元,同比增长37%。

亮点三: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全省投入资金56.13亿元,全面完成4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30.3万吨,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生猪生产全面恢复,禽肉、禽蛋、牛奶等产品稳定增长,“菜篮子、果盘子”产品品类丰富,供应充足。

亮点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建设“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56.19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投入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243.9亿元,倾斜支持5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产业帮扶由到户到人向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转变,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44万人。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

亮点五: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对“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进行全链条扶持。完成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和20个特色县培育,认定1888家“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直采基地174个,开展首批2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创建。新增国家级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和肉牛产业示范园项目各1个。2021年,全省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528个。其中,绿色食品627个,有机农产品9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有机产品有效证书数1781张,居全国第二位,有机产品获证组织1269个,居全国第一位。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户,总数达58户,居西南五省(区、市)第二;省级龙头企业增加至1021户,成为打造“绿色食品牌”主力军。202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首次突破1.9万亿元,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将达到1.68:1以上。

亮点六:农业绿色生态转型加快推进。编制九大高原湖泊农业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各流域分湖施策,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设2.28万亩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在28个县实施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在40个县开展150万亩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完成1031.2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推进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蔬菜、花卉退出。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

亮点七: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9个乡镇列入国家产业强镇,15个村镇入围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5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4.5万台(套),补贴受益农户11.6万元,带动投入社会资金13.3亿元。集科研、生产、加工、交易和社会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云花”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建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

亮点八: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村“厕所革命”,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考核评估办法。下达农村“厕所革命”奖补资金11.65亿元,2021年,已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50.66万座,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和赤水河流域自然村卫生公厕5941座。评定2021年度美丽乡村1053个,其中,省级116个、州(市)级431个,县级506个。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住“三农”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方面重点工作,今年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决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628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930万吨以上。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多措并举稳定蔬菜、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好产业帮扶项目,督促脱贫县落实财政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项目不低于50%。加强产业帮扶项目风险排查整改,确保效益发挥。持续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稳定提升帮扶救助能力。

三是启动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坚持把农业经济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上,持续做强做大“绿色食品牌”,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强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引领,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四是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提升耕地质量。

五是扎实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新登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在1000个以上,稳步提升绿色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动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走在前列。

六是统筹协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持续开展美丽村庄评定,分类打造一批示范样板。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等重点任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七是持续深化新阶段农村改革。扩大土地承包延长试点范围,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快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推动深化水利、林业草原、供销合作社、农垦等改革。

谢谢。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人民网记者:

我想问一下2021年云南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年又有哪些打算?谢谢。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唐文祥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唐文祥: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首先,要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当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帮助。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狠抓年度目标,工业增速处于全国中游水平。我们围绕年初目标,抓项目服务,抓项目立项,抓项目落地,抓服务企业,成立专班对口联系服务16个州市。我们抓疫情防控,积极对接工信部支持我省新冠疫苗供给超过9000万剂,协调20万剂疫苗用于边境地区疫情防控。全年,全省工业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二是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绿色铝硅产业预计突破千亿。全产业链重塑卷烟、有色金属产业新优势,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烟草制品业增长4.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45.3%。加快绿色铝硅产业发展,推动保山通威一期、曲靖晶澳二期、能投有机硅一期相继投产,加快推进山东魏桥新的193万吨绿色铝产能转入工作,目前,全省建成绿色铝产能537万吨,建成多晶硅产能5万吨、单晶硅棒93GW、单晶硅片99GW、有机硅单体20万吨。预计全年绿色铝硅产值将突破1100亿元,成长为新的千亿产业。

三是谋划推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促成中国出版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们与上海经信委、福建工信厅以及商汤科技、京东、东旭集团、三峡智慧能源等13户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拟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协议投资达588亿元,举行7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概算总投资343.8亿元。全省共签约工业和信息化项目485个,协议投资额2605亿元。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3个100”、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提升重点创新项目30项、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18项等项目,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红河开远新东旭集团我省首个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项目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营。

四是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民营经济发展加快。谋划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研究制订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示范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产业集群,预计全年园区营业收入将突破1.9万亿元。我们抓企业纾困,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纾困政策,开展中小企业清欠工作,完成《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并开展宣传贯彻,扎实推动市场主体倍增,新增17户企业入围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总数达到52户,位居西部中上水平。2021年,全省新登记民营经济户数73.69万户,比上年增长13.9%,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96.95万户,比上年增长12.7%。

五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实施边境信息通信网络保障能力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已开通基站853个、通信铁塔880个,整体工程已到达各项预定目标任务。做好年度惠民实事,累计开通5G基站约5.2万个,30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5G网络全覆盖,重点场所千兆网络覆盖率达100%,百兆以上用户宽带占比达93%。围绕“新基建”,推动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工信部批准建设,推进“5G+”融合创新应用,28个“5G+智慧医疗”项目入选工信部、国家卫健委试点示范目录,项目总数位居全国第9、西部省份第2。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积极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预计“上云上平台”中小微企业超过7万户。预计全年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突破1900亿元。

2022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围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按照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的要求,以高水平的“稳”保障高质量的“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推动制造业、新能源电池、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政策,争取国家差别化政策,推动云南自然地理优势向经济地理优势转变。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

四是推动科技、信息、智能、数字、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提升跨越发展新动能。

五是聚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着力培育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我省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化招商引资,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大招商力度,抓紧推进与重点企业合作,加快引进产业链重点企业、头部企业。

七是切实为中小企业纾困,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

八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基建”,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当前,我们将把工业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新华网记者现场提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新华网记者:

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人才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云南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熊梅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熊梅:

感谢您的提问,也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支持。2021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挥省人才工作成员单位部门职能,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强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人社部的决策部署,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立足职能推进人才发展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强化“两支队伍”建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突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以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项目为牵引,选拔培养一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实施博士后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才”专项,加快培养引进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一步完善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实施新一轮知识更新工程,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加大对高等院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培养选拔支持力度,努力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实施“技能云南”行动为统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重点推进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强化“十个一批”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启动一批新技师、首席技师培养重点项目,实施“一流技工院校”项目。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国(云南)职业技能培训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构建较为完备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入实施“6个1万”人才专项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文化旅游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电商人才、数字化人才、对外交流合作人才等经济转型升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赋予更多科研平台、创新主体职称评价自主权,推动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深入推进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公立医院扩大用人自主权试点;在人才引进、岗位聘用等方面支持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昆明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直接办理聘用手续,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完善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加快促进人才向产业领域、基层一线流动。

四是进一步优化拓展人才服务保障,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快中国·昆明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柔性引才基地、园区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等平台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便捷化服务。加强人才表彰奖励工作,落实好各类人才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待遇规定。加强人才服务事项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推进网上“能办尽办”“一网通办”。

彭斌: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各位记者朋友,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省经济社会稳中求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希望各媒体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结合省两会的宣传,多角度、多形式持续宣传好这些来之不易的丰硕成果,为奋进新征程,不断开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