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新型城镇化专场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9-06 15:58:10 【字体:
【字体: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十七场:新型城镇化专场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领导同志,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推进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取得成绩进行发布,并就媒体记者的提问作回答。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陆晓龙先生;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杰先生;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汪巡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陆晓龙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陆晓龙: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向大家介绍云南省“这十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情况。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十年来,全省城镇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十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年来,云南围绕高效平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标,全面放开城区户口迁移政策,取消昆明主城区落户限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农业转移人口最为关切的关键细节,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保、文化、体育等领域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政府保障作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供需互促、协同均衡、有机统一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机制,真正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下、融得进、有配套”。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05%,比2012年的38.47%提高了12.58个百分点,实现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这十年,滇中城市群发展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滇中城市群是全国19个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群之一,在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年来,云南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城市群内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素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建设机制不断完善,一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经济稳步增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滇中城市群以全省28.3%的国土面积,集聚了61.47%的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已成为云南生产力发展布局和产业集中生产的核心区域,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这十年,边境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治边。云南有8个沿边州(市)、25个边境县(市)、27个口岸,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承担着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守边固边能力的重要使命。十年来,云南围绕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的光荣使命,加快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瑞丽、河口、腾冲、磨憨、孟定等边境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2021年,25个边境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4.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9.81%提高到了目前的1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扩大。

这十年,城镇品质得到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十年来,云南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和高品质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了9.79和14.88个百分点,城乡公共厕所脏、乱、差面貌得到彻底改变,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城镇品质逐步提高。同时,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文明城市9座,国家卫生城市15座、国家森林城市6座。

这十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年来,云南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人才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优质教育、医疗、社保资源在城乡间共享,助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初步建成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共同富裕道路。目前,全省所有乡镇及建制村通硬化路率、直接通邮率达到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3.89∶1下降到2021年的2.88∶1,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成绩振奋人心、使命催人奋进。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必经之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奋发奋力开创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陆晓龙先生。

十年来,我省城镇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接下来,进行第二项议程,有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杰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张杰: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城乡统筹发展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加快乡村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省农业农村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加快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重点工作,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示范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呈高质高效发展态势。茶叶面积从2012年的584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740万亩,产量从27万吨增加到49万吨,增幅分别达27%、81%;水果面积从2012年的630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1151万亩,产量从581万吨增加到1200万吨,增幅分别达83%、107%;蔬菜面积从2012年的1275万亩增加到1913万亩,产量从1471万吨增加到2935万吨,增幅分别达50%、99.5%。花卉面积和产值增速居全球第一,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咖啡产量占全国98%以上,茶叶、天然橡胶、核桃、澳洲坚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全省有43个乡镇被列为国家产业强镇予以扶持, 5个乡镇入围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118个村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村入围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5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被农业农村部重点推荐发布,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有58个、1021个,居西南五省第1位;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243个、832个。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占比从2012年42.6%提升至2021年99.8%,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消除。2021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3690个,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95%以上。

二是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成村庄规划试点省级217个、州(市)级32个、县级645个。中央和省级等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2.8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2.86亿元,增长了3.5倍;2018年至2021年,全省累计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390万座、公厕1.7万座,实现每个行政村所在地都有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2年的31.4%提升至60.4%,提高29个百分点。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分别达99.3%和98.4%,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7.94%,收集处理率8.3%。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及“回头看”工作,扎实抓好新闻媒体有序监督。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全省创建评定省级美丽乡村300个、 州(市)级1068个、县级1350个,其中,有55个乡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

三是乡村治理加快提升。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推广运用红黑榜、积分制、清单制,总结推介典型案例,乡村自治、德治、法治、智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完善“一事一议”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1.47万个村(社区)完成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定。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安宁市、西畴县、沧源县3个县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目前,已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师宗县淑基村被推荐为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西畴县弘扬西畴精神推进乡村治理案例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全国宣传推广。目前,全省累计有6个县、60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名单。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登记赋码成立9.25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规范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截至2022年6月底,全省有受理件的乡镇1301个,占全省95.2%,累计受理申请件14.5万宗;有审批件的乡镇1243个,占全省91%,累计审批件10.5万宗,审批率72.1%。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扎实、统筹协调实施云南省乡村建设行动、绿美乡村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力争到2025年,全省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成100个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完善、地域文化浓厚、治理机制健全、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乡镇,1000个产业美、生态美、风尚美、民生美、生活美的精品村庄,1000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同时,建成300个绿美乡镇和600个省级绿美村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内容,感谢大家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帮助支持,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张杰先生。

城乡统筹发展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加快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示范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接下来,有请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汪巡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 汪巡: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媒体对全省住建工作的关心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住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城市建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抢抓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近年来,全省城乡建设领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城镇承载能力稳步提升。紧紧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典型示范项目。推动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等。2012年以来,城镇棚户区共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324亿元、省级补助54亿元、专项债券412亿元;共争取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央补助资金131亿元、省级补助6000万元、专项债券76亿元。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09.64万套,完成投资2612亿元,约330万群众“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全省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600个,完成投资258亿元,惠及群众72万户,形成了玉溪市红塔区、峨山县和红河州开远市等城市更新经验。较2012年相比,天然气管网提升至1.32万公里,总长度翻了12番;城市燃气普及率由62.3%提升至73.05%;城市供水普及率由91%提升至98%;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266.24平方公里,增长了32.1百分点。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二是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坚持房地产开发和政策性保障住房双轨并行,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不断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十年来,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3.32万亿元,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升至40.7平方米,共提供商品住宅279.6万套,满足了近805.34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和在建公租房91万套,约300万住房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努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2022年全省计划筹建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与2012年相比,云南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增加93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由2012年的1229.78亿元增加到5596.42亿元,增幅355.07%。住房保障政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城镇风貌特色不断彰显。以打造独具云南特色的品质城镇为目标,充分发挥生态本底优势,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彰显自然山水、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展现云南城镇多元多样的人文魅力。较2012年相比,全省城市绿地面积提升2.26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3.52平方米、城市绿地率提升8.13%,累计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37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城镇)48个,总数达到85个。按照“绿美云南”总体行动部署,及时开展绿美城市建设、绿美社区,以“增绿提质”为主线,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和区域影响力,通过三年行动,力争全省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5000公顷以上,努力实现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打造一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生物多样性友好、特色鲜明的绿美城市,全省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省共列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116座(个),其中,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排名第四,中国传统村落708个,全国排名第二,还有2221处历史建筑。印发出台《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发建设云南省城乡建设与保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剑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列级工作,指导大理州、建水县、腾冲市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有序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聚焦“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工作,农村危房改造已实现动态清零。2012年至2021年,全省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共解决269.27万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2019年开始,实施农房抗震安居工程,截至2021年,全省共计实施农房抗震改造41.73万户。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计划实施10.62万户,现已开工9.04万户,开工率85.12%。经过改造农房经受住了近年数次地震检验,成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命房”。与此同时,补齐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有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171座、污水管网1.28万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6.22%;累计建有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127座,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66%;深入开展“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专项行动。

五是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县(市、区)城市管理机构改革,昆明、曲靖市成立了独立的城市管理局,77个县(市、区)设立了城市管理局。积极推行城市管理数字化技术运用,昆明市、玉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曲靖市、昭通市主城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平台完成联网,数字化城管雏形初步显现,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透明性、指挥调度的高效性。同时,全力推进烂尾楼清理整治,自2020年3月以来,按照“一项目一方案”要求,逐一对烂尾楼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每个项目均制定了妥当科学的方案并实质性推进,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化解涉及重大民生和民心问题,解决了50多万购房业主、回迁户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2022年版)》审批时间由原来平均258.5天缩减至50个工作日之内,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为优化我省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开拓创新谋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充分发挥城镇建设对扩内需增投资促就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推动全省城镇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各位。

宗霞:

谢谢汪巡先生。

五个方面的成效体现了我省城乡建设领域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但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砥砺奋进,加倍努力。

今天的主发布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请记者朋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中国建设报记者: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能不能介绍一下全省“十四五”期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及工作安排?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汪巡先生来回答。

汪巡: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建设报记者的提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云南省人民政府10件惠民实事”和省级重大民生工程等。“十三五”期间(2019年-2020年),全省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806个,惠及居民37万余户。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各地对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进行调查摸底,经自下而上申报统计,全省“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706个、55万户。其中:2021年到2022年底,全省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937个、37万户,2023年计划改造近2000个、18万户。

下一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一是完善政策机制。积极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联动,加强学习借鉴,帮助各地提升项目谋划包装能力,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计划申报、资金筹集、推进实施等工作。三是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利用已搭建好的政企银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政企银之间的合作,积极支持企业、银行等金融部门提前介入“投、融、建、管、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中央补助资金、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和银行融资。四是强化建设管理和维护运营。我们将按照“保基础、抓提升、促完善”的思路,顺应群众期盼,尊重群众意愿,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改观小区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造基础设施、改优居住环境等。探索同步建立小区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及居民议事规则,共同维护好改造后的成果。同步建立健全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统筹机制,确保改造后的小区维护更新进入良性循环机制和轨道。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云南经济日报:

请问省农业农村厅,我省在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张杰先生回复。

张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提高。这些年,我省在农业农村领域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来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决保障粮食安全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省农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640.4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870.2亿元,排名从全国第13位提升至第10位,年均增长8.4%、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面积由2012年的不足300万亩增长至2021年的近3000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由2012年的1687.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930.3万吨,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云菜”近七成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40多个国家和地区。肉类总产量由2012年的349万吨增加到487万吨,排名从全国第12位提升至第5位,肉牛存栏量、出栏量分别排全国第1位、第2位,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分别排全国第4位、第5位。

二是强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国家建设项目,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等高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强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花卉、蔬菜、肉牛、咖啡4个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获中央补助资金7.5亿元,惠及29个县(市、区);5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获中央补助资金4.7亿元,惠及5个县(市、区);43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获中央补助资金3.75亿元,惠及16个州(市)的39个县(区)。2019年以来,云南省启动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省级财政资金对每个县每年补助3000万元,连续补助3年,支持20个示范创建县发展特色产业。在国家和云南省系列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强力推动下,全省已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获得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的农产品有86个,其中10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2386个,居全国第7位;有机产品有效认证市场主体数全国第1位。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十年来,全省分5批完成了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省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账面资产2425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000余万人。农村土地流转更加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稳步推进,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得到增强。截至2021年底,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274.1万亩,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占40%;全省家庭农场超过7.76万个,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6.6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341万个,农户入社率达到37.4%;全省社会化组织总量超过3.6万个,服务带动小农户超308万户。深化土地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设,加强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审批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和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有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有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落细落实,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基本实现了“零门槛”,“人地钱”挂钩政策进一步落实。2018年以来,累计下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资金32.66亿元,农业转移人口人均城镇占地85.83平方米,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在住房、义务教育、医疗健康卫生等方面均有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均有保障;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有序开展,稳妥实施村民委员会改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设置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全省新增城镇人口近60万人,新增社区553个,其中:村改居社区151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城带乡、一体发展,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张杰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

云南日报记者:

近期,我省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工作的落实?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陆晓龙先生作回复。

陆晓龙:

感谢记者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为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近期,我省制定出台了新型城镇化“1+2”系列政策文件。即《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及《关于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

新型城镇化“1+2”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是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举措,对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2025年和203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70%左右的发展目标,结合云南城镇空间格局布局不断优化调整、城乡融合不断深入的特点,提出以提高市民化质量、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打造人民高质量生活空间,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推动云南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是以“五城共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核心内容,围绕面向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结合云南城镇化加速发展趋势,提出聚焦“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等要素,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以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县城规划建设品质,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打造一批和谐宜居、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县城。

三是以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滇中城市群发展。通过加快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曲靖市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昆玉同城化发展,持续拓展城市群能级,全面强化滇中城市群对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支撑作用,健全体制机制,加强要素保障,促进资金、人口、技术等要素向滇中城市群流动和集聚,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城市群经济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夯实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外向型产业规模,发展总部经济,持续发挥好滇中城市群在助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

四是以强边固防为重点,加快推动边境城镇建设。围绕推动形成面向越南、老挝、缅甸辐射南亚东南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目标,立足边境城镇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沿边高速公路、沿边铁路等边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完善边境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不断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提升边境城镇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边境口岸城市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瑞丽国际陆港新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河口口岸城市建设,将边境城市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谢谢!

宗霞:

谢谢陆晓龙先生。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我们三位发布人的发布。

新型城镇化让经济更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刚才三位发布人的发布,让大家看到了这几年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和骄人成绩。成绩振奋人心、使命催人奋进。下一步,我们将朝着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希望记者朋友持续关注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