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山州砚山县: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来源:文山日报       2022-07-22 09:17:14 【字体:
【字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进行部署落实。如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砚山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治理新模式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江那镇路德行政村小水井村,村里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入村道路旁缓缓流淌。溯流而上,一泓清泉汩汩而出,而这泓清泉涌出的地方正是路德行政村污水综合治理系统的出水口。去年以来,砚山县投入上海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在路德行政村连片实施了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涉及小水井、迤勒、小寨三个村小组338户,预计在今年8月初投入使用。

“通过这个项目,可以让砚山人民喝上放心安全的饮用水。同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污水处理将会让环境卫生变得更好,乡村更美丽。”砚山县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股股长何卫平介绍说。

污水处理项目负责人穆博渊介绍,项目通过密闭管道将污水收集后汇入到主排污管道再连接到设备。在设备前端经过一天到一天半的沉淀处理后进入处理槽,最后处理的水可达到农村污水排放三类标准。

近年来,砚山县以农村污水治理为抓手,不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工程,进一步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百千万”示范工程

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八嘎乡大石洞村是砚山县第一批实施的“百千万”示范工程项目点之一。如今,走进大石洞村,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农家风光,绿树掩映、庭院错落、墙绘独特、花海连片,整个村子干净又漂亮。

砚山县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在基础改造提升和产业融合上精准发力,突出地域特色、民族风貌、田园风光、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全域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格局。今年,全县继续实施4个示范乡镇、8个精品示范村、41个美丽村庄和1个特色村寨项目,计划总投资1.63亿元。其中,突出重点特色规划打造7个重点村,努力打造“出门看花、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庭院创收、村庄休闲”的美丽乡村。

“2021年到2025年,砚山县计划建设示范乡镇4个,精品示范村32个,美丽村庄152个。目前,4个示范乡镇项目已完成年度任务,完成7个精品示范村、11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可推广的示范村。”砚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丽梅介绍说。

产业发展

促农增收不返贫

走进砚山县江那镇舍木那村3000余亩油茶种植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果缀满枝头。过去的荒山荒坡被改造成了连片的油茶基地,油茶不仅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也改善了生态环境。“我家种植油茶12年了,每年的收入比较可观。”江那镇法依新寨村小组村民赵自森说。

据了解,江那镇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3200亩,涉及农户208户,今年预计采摘油茶籽1800余吨,实现产业增收540余万元。江那镇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油茶产业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为有效促进群众增收,砚山县先后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发展壮大以蔬菜、烤烟、三七等为主的高原特色种植业。以核桃、苹果等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以生猪、肉牛等为主的畜牧业,在各乡镇基本形成1至2个支柱产业或产业集群。全县先后投入资金1.87亿元,整合实施5类产业帮扶项目,覆盖1万余户脱贫户和农村低收入户。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砚山县还通过抓实就业、抓实消费扶贫、抓实民生保障事项、深化结对帮扶等措施,牢牢守住返贫底线。如今的砚山大地处处山清水秀,焕发勃勃生机,绿美砚山建设如火如荼。(邓维友 黄龙菊 杨朝仙 吴继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