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云南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我省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12050461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云南省草食畜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加大对草食畜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退耕还草、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粮改饲、奶业振兴等项目实施,全省草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以牛羊产业为主的草地畜牧业蓬勃发展。2021年末全省饲草保留面积870.933万亩,其中一年生饲草403.886万亩,多年生饲草保留面积467.107万亩。牛存栏871.03万头,出栏345.24万头,牛肉产量42.01万吨,同比分别增1.4%、2.8%和2.6%,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第6位。奶牛存栏18万头,牛奶产量68.39万吨,同比分别增2%、1.6%,分别居全国第14位、13位。羊存栏1362.35万头,出栏1194.83万头,羊肉产量21.14万吨,同比分别增0.9%、1.5%和1.8%,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8位、第8位,云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牛羊生产大省。
二、创新政策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
省政府先后出台扶持肉牛产业政策,持续推动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2020年,省政府出台《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生产主体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补齐产业链短板成效明显,2020—2022年继续对肉牛产业扶持,保持“牛九条”政策扶持新机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开展“一县一业”创建活动。2019年将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纳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2022年进一步将广南县列入肉牛产业示范创建县。给予寻甸肉牛示范县每年3000万元补助,累计支持9000万元。将巍山县纳入“一县一业”特色县,给予每县200万元奖补。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曲靖市推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2020年起市级财政连续5年安排肉牛产业发展市级财政奖补资金。临沧市研究制定了《临沧市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全市累计发放肉牛产业超过贷款10亿元,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000万元。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文山州肉牛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20年至2025年期间扶持肉牛产业发展,2021年全州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92万元支持发展肉牛产业。2021年,争取国家肉牛产业集群项目2亿元,争取国家肉牛产业示范园项目1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草食畜牧业发展。
三、关于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一)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我省自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共投入中央财政资金62.6亿元(截至2021年),涉及全省15个州(市)109个县(市、区),惠及农牧民450多万户。政策已实施11年,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生态的持续改善、农牧民的快速增收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加强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我省近年来持续在全省草原返青期及时发布加强草原休禁牧工作的通知并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开展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2020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9%以上,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草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草原资源富集区域,全面强化草原生态修复,兼顾生产要素培育,不断提高牧草质量,缓解草畜矛盾。
四、关于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
(一)推进重要饲草生产发展。一是大力实施粮改饲项目。2016—2021年,中央累计拨付云南省粮改饲补助金6.2亿元,累计推广种植青贮玉米310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约930万吨,有力推进了我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二是实施优质苜蓿种植项目。2020—2021年,农业农村部支持我省实施奶业振兴项目,其中支持我省在昆明、大理、红河等奶业主产区种植优质苜蓿2.8万亩,支持资金1680万元。
(二)培育新型饲草生产企业。近年来,我省推动饲草种植、收割、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探索“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种运行模式,饲草生产企业不断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我省有专业饲草生产加工企业16个,年生产饲草料4.2万吨(包含干草和全株青贮玉米),呈现出专业化饲草生产占主导的趋势。
(三)强化饲草料保障体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草食畜牧业发展。2022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云南“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将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保障体系列为“十四五”期间我省畜牧产业发展主要任务之一。一是实施冬春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推广种植冬闲田优质饲用作物(紫花苜蓿、黑麦草等)100万亩,制作优质青干草、颗粒料等干草产品30万吨,优质青贮饲料150万吨。二是实施种养结合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未来建设高产优质饲草料示范基地建8个,示范推广饲草品种筛选试验、绿色高效种植管理、饲草料加工制作、科学饲喂等种养结合技术。
(四)开发新型饲草资源。一是开展巨菌草试验示范推广。2022年3月,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云南省菌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印发了《云南省巨菌草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方案(2022—2024年)》,2022年在昆明、普洱、红河、保山4个州(市)、22个县试验示范推广巨菌草1万亩。二是推广冬闲田饲用作物。为解决牛羊冬春饲草紧缺问题,我省在曲靖市开展冬闲田种植饲用燕麦、小黑麦、大麦等饲用作物品种试验、高产栽培、加工制作及科学饲喂等技术推广工作。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向饲草优势产区集中,以牛羊养殖大县为重点,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优势,在昆明、曲靖、保山、临沧、普洱等牛羊存栏量大的州(市)建立高产优质饲草料示范基地,提高我省商品草质量和供给水平。
五、关于大力发展草种业
草种问题是制约我省草原发展的核心之一。2019年以来,我省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积极开展草种繁育,对优良草种特别是优质乡土草种收集、保存、选育、扩繁利用和典型样地保护,不断满足草原生态修复和草业发展用种需要,持续增强草种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目前,已安排草种繁育基地建设资金1800万元,建设草种繁育基地7个,建设面积8500亩,收集繁育草种200余种。在滇西北盈江县、滇西腾冲市、滇中永仁县、滇东北马龙区等地已建设了一批草种繁育基地。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向国家林草局加强汇报,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努力促使国家尽快组织开展草种质资源调查,进一步提升草种业科技创新,扩大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促进草种繁育高质量发展。
六、关于加强国际合作
(一)积极推动缅甸进口全株青贮玉米饲料。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试进口缅甸青贮玉米的批示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缅甸青贮玉米试点进口入境后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积极配合海关部门做好缅甸青贮玉米进口检疫监管工作。截至2022年4月底,已从缅甸试进口50吨全株青贮玉米入境。
(二)做好高校对外专业培训。2021年8月23日至31日省教育厅组织了对184名来自越南北部九省的农业管理和科技人员的线上培训;2021年10月25日至28日,云南农大和云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举办了2021柬埔寨农业技术人员线上培训班。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教育国际交流力度,积极借助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做好教育国际宣传工作,支持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在饲草、畜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感谢您对我省草原畜牧业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附件:1.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2.建议提案面商登记表
3.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清单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5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晨,0871-65749524)
相关附件:
(拟稿人:刘晨 审核人:刘亚林)